悠草网
搜索

全缘绿绒蒿_藏名:欧贝赛保

品名
藏名:欧贝赛保
汉语拼音
QUANYUANLURONGHAO
拉丁名
Meconopsis integrifolia (Maxim.)Fr.
英文译名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罂粟科植物全缘绿绒蒿的花。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全体被锈色和金黄色平展或反曲,通常具多短分枝的长柔毛。主根粗,向下渐狭,具须根。茎粗壮,不分枝,具明显的纵条纹,幼时被毛,老时近无毛,高可达150cm,基部盖以宿存的叶基及密集成丛的长柔毛。基生叶密集成莲座状,其间常混生鳞片状叶,叶片倒披针形或倒卵形或几为匙形,长8~32cm,宽1~5cm,全缘,先端圆或锐尖,基部渐狭,两面被毛;下部茎生叶互生,与基生叶同形,上部茎生叶互生,近无柄,狭椭圆形、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宽线形,较下部者小,最上部茎生叶通常成假轮生状,较小和狭。花通常4~5朵,稀达18朵,生于最上部茎生叶腋内,有时生于下部茎生叶腋内。花瓣6~8,黄色,近圆形至倒卵形,长3~7cm,宽3~5cm;花丝丝状,金黄色或成熟时为褐色,花药橘红色,后为黄色至黑色; 子房宽椭圆状长圆形至椭圆形,长2~3cm,被平展或紧贴,通常具多短分枝的长硬毛,4~9瓣白顶端开裂至全长的1/3处。生于海拔3800~5000m的灌丛下、山坡、草甸。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缅甸也有。
动植物生态环境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果期5~11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6~7月采其花,晾干,备用。
药用部位
以花入药。
生药材鉴定
1、园参:主根(参体)呈圆柱形,表面淡黄色,上部有断续的横纹。根茎(芦头)长约2~6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有稀疏的碗伏茎痕(芦碗)及一至数条不定根。支根2~6条,末端多分歧,有许多细长的须状根,其上生有细小疣状突起(珍珠点)。
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园参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红参:主根长约5~20厘米,直径约0.7~2厘米。表面棕红色,半透明,有大纵皱,环纹不明显,有支根痕。根茎土黄色,上有碗状茎痕4~6个。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棕红色,中有浅色圆心。气香,味微苦。
二.边条参:性状同红参,惟一般以根茎较长,身长径圆,支根较长为特点。
三.糖参:主根长约3.5~12厘米,直径0.6~2厘米。表面淡黄白色,上端有较多的断续环纹,遍体有点状表皮剥落及细根痕迹。断面平坦,粉质,黄白色,有时韧皮部附近有淡黄色圈,中心部常有放射状裂隙。气香,味甘而微苦。
四.白人参:性状同糖参,形体较好,和野山参相似,但多为顺直体,根茎较红参长,须根分散,短而脆。
五.生晒参:主根长约3~10厘米,直径约0.3~2厘米。表面土黄色,有黑棕色横纹及纵皱,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而仅留痕迹。质脆,体轻,断面平坦,白色,有放射状裂隙。气香,味苦。有完整的根茎及须根者,称全须生晒参。
六.白干参:主根表皮均已除去,体表淡黄色或类白色,上端横纹不明显,但可见浅纵皱及支根痕。其它性状与生晒参近似。
七.掐皮参:主根长约5~15厘米,直径约1.2~2.5厘米,表面淡黄色,上端环纹不明显,但可见许多加工所致的凹点。支根浅棕色,支根与须根用线扎成牛尾状。断面白色,气香,味甘微苦。
八.大力参:主根长5~15厘米,表面淡黄色,半透明,有明显纵皱,上端有棕色横纹,细支根及须根均己除去,质硬而脆。断面平坦,透明角质状。气香,味苦。园参商品,均以身长、支大、芦(根茎)长者为佳。支瘦小、芦短、糖重者为次。主产吉林,其次为辽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
2、野山参:主根短祖,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多具二个主要支根,形似人体。上端有细而深的横环纹。根茎细长,一般长3~9厘米,上部扭曲,习称雁脖芦,芦碗密集,下部无芦碗而光滑,俗称:圆芦。须根稀疏,长约为主根的1~2倍,柔韧不易析断,有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点)。全体呈淡黄白色,皮细、光润。气香浓厚,味甘微苦。由于加工不同,商品野山参有生晒参、糖参、掐皮参3种。其性状除全形外,均与相应的园参商品相似。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3、移山参:体形似野山参,但主根下部往往较肥大,纹粗而浅,常延续到主根中部,须根珍珠点较少。加工商品同野山参。
4、朝鲜人参:商品有朝鲜红参、朝鲜白参之分,而以红者为优。1.朝鲜红参加工法与国产红参相同。体较足壮,上生双马蹄芦与肩齐,单芦的名独碗芦,中部皆深陷,边缘甚整齐,质坚硬。主根长约6~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表面红棕色,有顺纹,上部或显黄衣,全体显纵棱。支很多弯曲交叉。质坚体重。断面角质发亮,有菊花纹。香气浓厚,味甘微苦。2.朝鲜白参芦头与园参相似,体呈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有浅棕色细纹。须根大部除去,质松泡。断面有圆心。稍有香气,味甘微酸。
5、东洋参:日本产地;始载子《纲目拾》遗,商品因加工不同,分为白参与红参两种。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扁平木栓细胞。皮层可察见。韧皮部外侧常有大的裂隙,并有树脂道及颓废筛管群,内侧细胞排列密致,近形成层处树脂道环较密,树脂道圆形或长圆形,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相集,作径向断续排列,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纤维。本品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粉末:米黄色。1、树脂道纵横断面碎片易见,道腔内含金黄色或黄棕色条块状物,分泌细胞含颗粒状物或油滴。2、草酸钙簇晶直径20-86?m,棱角多尖锐。3、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2-19?m,脐点点状、人字形或三叉形;复粒由2-6分粒组成。4、网纹、梯纹导管多见,少数为螺纹导管,直径17-51?m,网纹导管纹孔较大,宽约至7?m。5、木栓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
理化性质
炮制方法
糖参类:除去芦头,切段即可。红参类:除去芦头,切段。或以湿布包裹,润软后切片,晾干。
中药剂型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Takino与Odani等从1982年至1983年连续报道有关人参皂甙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机理方面的研究结果。以人参皂甙-Rg1作为20(s)一原人参三醇类皂甙的代表,以人参皂甙一Rb2作为20(s)一原人参二醇类皂甙的代表,研究这二类人参皂甙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在此之前,仅有Han等与chen等对人参皂甙的药代动力学作过粗略的探索。
Takino等用薄层层析双波长扫描法,对人参皂甙Rg1在大鼠各组织中分布,进行了定量测定。
人参皂甙Rg1在大鼠上消化道被迅速吸收,其吸收量约占人参皂甙Rg1投药剂量的1.9~20.0%。Rg1在大鼠胃中部分分解,反相薄层层析鉴定了6个分解产物。这6个分解产物与Rg1在温和条件下酸水解(0.1NHC1,37℃)时的产物一致。Rg1在血清中的浓度30min即达峰值。1.5h内,Rg1在大鼠各组织中达最大浓度。然而,脑中没有发现Rg1。Rg1分泌进入鼠尿液和胆汁中的比为2:5,实验证实,Rg1在肝中代谢并不显著,主要是在大鼠胃与在肠内分解及代谢。人参皂甙-Rg1在大肠中被四环素敏感菌及抗四环素菌类分解成20(R,S)Rh1、20(R,S)Rh1水合衍生物及F1。
人参皂甙-Rb1对大鼠ig或iv后,其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与Rg1不同。对大鼠ig(100mg/kg)Rb1,消化道吸收的的Rb1极少。Rbl在大鼠胃中仅微量分解。其分解产物与Rb1在温和条件下酸水解的产物不同。Rb1对大鼠iv(5mg/kg),Rb1血药浓度下降的t1/2为14.5h。推测Rbliv后在大鼠血清与组织中长时间持续一定浓度,可能是由于Rb1与血浆蛋白的键合力。Rb1逐渐排泄进入尿液,但胆汁中无。在消化道未被吸收的Rb1主要在大肠内迅速分解或代谢。Rb1在大肠中被肠道酶类和耐四环素菌类分解成Rd和另二个产物。
Karikura和Takino等从1990至1991年连续报道人参皂甙-Rb2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作者从Rb2在大鼠胃肠道代谢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Rb2的原人参皂甙元:Rd,F2,3-O-B-D-葡萄吡喃糖基-20-O[a-L-阿拉伯吡喃糖基(1→6)-B-D-葡萄吡喃糖基-20(s)-原人参二醇甙元,20-O-[a-L-阿拉伯吡喃糖基(1→6)-B-D-葡萄吡喃糖基-2O-(s)-原人参二醇甙元和化合物K。其后,用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法分别研究了Rb2在大鼠胃中和在0.1N盐酸液中的分解状况。用相当于胃液酸度的0.1NHCI处理Rb2,有部分Rb2水解成20(R,S)-人参皂甙Rb3。Rb2在大鼠胃中却分解极少,而且胃中代谢物与在0、1N盐酸中水解产物不同。其胃中代谢物分离鉴定为4个Rb2衍生物:25-羟基-23-烯-Rb2,24-羟基-25-烯Rb2,25-氢过氧-23-烯-Rb2(25-Hydroperoxy-25-ene-Rb2)和24-氢过氧-25-烯-Rb2。实验提示,20(s)-原人参三醇皂甙经过C-20糖基部分的水解和边链的水合作用,而20(s)-原人参二醇皂甙经过边链的氧化反应。
Karikura与Takino为了了解20(s)-原人参二醇皂甙中的Rb1与Rb2在大鼠胃肠道代谢模式的异同之处,分别研究了Rb1和Rb2在大鼠消化道、用0.1NHCI处理和用粗桔皮苷酶处理时的代谢产物。Rb1在0.1NHCI中被水解成20(R,S).人参皂甙Rg3。在大鼠胃中Rb1经过氢过氧化反应,其主要的氢过氧化物经核磁共振氢谱、碳-13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鉴定为Rb1的25-氢过氧-23-烯衍生物。20(s)-原人参二醇皂甙Rb1、Rb2在大鼠胃中的分解模式与20(s)-原人参三醇皂甙Rg1不同。在大鼠大肠内的分解物,借助薄层层析可观察到5个Rb1分解物:GypenosideXVⅡ,人参皂甙-Rd,人参皂甙-F2,化合物K和Rb1的25-氢过氧-23-烯衍生物。Rb1和Rb2虽同为20(s)-原人参二醇皂甙,但它们的分解模式也不同,因为二者在大鼠大肠内C-20羟基末端糖部分的水解速度不同。用粗桔皮苷酶处理,Rb1分解成GypenosideXⅦ,F2和化合物KRb2则分解成3-O-B-D-葡萄吡喃糖基-20-O-[a-L-阿拉伯吡喃糖基(1→6)-B-D-葡萄吡喃糖基〕-20(s).原人参二醇,F2和化合物K。Rb1和Rb2均可被耐四环素菌类分解成相应的原人参皂甙原和它们相应的氢过氧化物,而肠道酶系可生成Rd和Rb1及Rb2的氢过氧化物。
陈英杰曾初步研究了20(s)-人参皂甙-Rg2的代谢产物。实验表明,在消化道中Rg2代谢的基本规律为在胃液作用下,发生C-20绝对构型的转变及双键△24的水合反应。
徐绥绪取人参茎叶中分得的20(s)-人参皂甙-Rb2进行大鼠消化道内代谢产物的化学研究。其方法是:取Rg2,先于大鼠胃液中温孵(37℃),经检查发现胃液中代谢产物有化合物A、B、C及D。再将上述4种代谢产物分别用大鼠肠液温孵,结果发现化合物A代谢成E及I;B代谢成F及j;C代谢为G及K;D则变成H及L。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药性
味甘、涩,性凉。 《温岛合》:味甘、涩。 《味气铁鬘》:性凉、重。 《藏药配方新编》:味甘、涩,性凉。 《新编藏医学》:味甘、涩,性凉。 《蓝琉璃》:味甘、涩,性凉、重,气芳香。
归经
功效
清热。
性味分类
主治
治肝热病、肺热病。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6~9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二十三味檀香散:降香、檀香、石灰华、红花、丁香、肉豆蔻、白豆蔻、草果、马兜铃、印度獐牙菜、兔耳草、大株红景天、全缘绿绒蒿、花首蓿、牛黄、木棉花丝、木棉花萼、木棉花瓣、甘草、广木香、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用于中毒热症。
考证
详见欧贝莪保(五脉绿绒蒿)的记载。本品系欧贝的黄花品种,其茎粗壮,密被黄柔毛,主根粗,花黄色,4~5朵或更多,生于最上部叶腋内等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附五脉绿绒蒿:《晶珠本草》记载:欧贝清肝热、肺热,分白、黄、红、蓝四种。叶、茎均被小毛,根单一,花多,茎单一无分枝。状如山罂粟(藏药名:加曼)。红色种茎少,花少,常单一,花瓣长、薄。黄色种茎粗、长、中空,分枝多;总状花序,向上生长;植珠有臭味。《温岛合》记载:绿绒蒿生长在凉爽的北向高山,花芳香,根单一,状如迷果芹(藏药名:加哇),叶先端圆形,淡绿色,被小毛,茎、花状如山罂粟,花蕊长,花药软胀,荚果状如半个空心金刚,种子小,黑色,多粒。味甘、涩,气味芳香。由于花的颜色不同分为四种,白花治培根、龙的合并症,蓝花清热,治赤巴病,红花治血病,黄花催吐培根病。《味气铁鬘》记载:欧贝性凉、重。《如意宝树》记载:欧贝清热一切热病,开喉热闭。让钧多吉说:欧贝清肝热、肺热。
据查证,上述四种原药材均系罂粟科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的多种植物,根据生长环境、形态特征、花的颜色而分成了四种,将分别收入。
本品根、茎不明显,基生花葶直立或微弯,花下垂,单生于花葶顶端,花淡蓝色或紫色等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为藏医常用药。
药物应用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