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益母草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药材来源】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I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捣汁(《新修本草》)。宋代有烧炭炮制法(《圣惠方》)。明代增加了醋炒(《蒙筌》)。清代又有蜜水炒制、酒拌蒸(《得配》)及微炒(《汇纂》)。

  【现代炮制方法

  1、益母草:鲜品除去杂质,迅速洗净。

  2、益母草干品:除去杂质,迅速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3、酒益母草:取益母草段,喷洒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益母草每100kg用黄酒15kg。

  【饮片性状】益母草为不规则的段状,茎、叶、花混合。茎方柱形,直径2~6mm,长10mm,灰绿色或黄绿色,切面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叶较少,灰绿色至褐绿色,多皱缩破碎;花萼钟状,6~8mm长,淡黄绿色,先端具5尖刺;质坚;气微,味微苦。酒益母草形如益母草段,色泽加深,偶见焦斑,微具酒香气。

  【质量标准】益母草干品: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1.0%,含盐酸水苏碱不得少于0.5%,盐酸益母草碱不得少于0.050%。益母草饮片含盐酸水苏碱不得少于0.40%,盐酸益母草碱不得少于0.040%。

  【炮制目的】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入心经、肝经。具活血调经,利尿的功能。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本品多生用,酒制后,稍缓其寒性,增强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的功能。

  【应用选择

  1、生用

  (1)各种瘀滞作痛:常与当归、川芎、赤芍等同用,有活血调经,祛瘀生新的作用,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及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等症。

  (2)急、慢性肾炎水肿:可单独煎服,或与茯苓、白茅根、白术、车前子、桑白皮等同用,有利尿功能,可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2、制用(酒益母草)用于月经不调,血结作痛,腹有癥瘕等症,如益母丸(《入门》)。用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者,如益母草膏(《惠直堂经验方》)。

  【现代研究】益母草主含益母草碱、水苏碱。传统经验认为,益母草以质嫩、叶多者为佳;质老、无叶者不宜供药用。现代研究表明,同一药材的茎、叶、全草中,通过成分预试,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纸层析分析,离体子宫的对照实验,它们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别。从而,提供了益母草茎可供药用的依据。通过对不同采摘期、不同用药部位益母草中所含盐酸水苏碱进行比较,结果童子益母草根、茎、叶、全草中盐酸水苏碱含量都很高,尤其以叶中为最多,茎中略少,干益母草叶(包括花)中盐酸水苏碱含量较高,其次是全草,茎则含量较低。如果以水苏碱作为益母草的用药目的则童子益母草优于干益母草,干益母草中叶优于茎。

  益母草根、茎、叶及其水苏碱的水浸液处理钉螺均表现出较强的灭螺活性,其中益母草叶和水苏碱的灭螺活性强于根和茎,水苏碱为益母草的灭螺活性成分之一,显示了益母草对钉螺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具有调经止血、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流产后出血、冠心病、心肌缺血、高黏血症、痛经等疾病。益母草碱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实验表明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益母草的注射液能明显增强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管自主收缩频率及收缩性,扩张微淋巴管口径,使微淋巴的活性增强,对失血性休克时的淋巴微循环障碍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酒蒸,酒麸炒,盐、酒、姜、醋共蒸制,或姜、酒共蒸制。

  2、文献摘录益母草“白花入气分,红花入血分,或酒拌蒸,或蜜水炒,去瘀生用。”(《得配》)

  【总结】益母草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有服用鲜汁使肿毒内消(《证类》),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本草拾遗》),童便、酒制治产后诸症(《逢原》),但历代均以切段生用为主,《中国药典》仅收载生品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