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年用黄连茯苓汤的临床体会
•此方的妙处,在于不因其寒湿而使以辛热温化,不因其蕴热而大肆寒凉清化,正如清代医家缪问总结:“投以辛热,正速毙耳。丙为阳刚之水,故宗《内经》气寒气凉,治以寒凉立方,妙在不理心阳而专利水清热。”
•抓住“邪害心火”,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心神不宁等心系病症,或寒湿犯上、困中、趋下而出现喘咳、腹胀、肢肿、溏泻,而同时见有郁热之症如烦热、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者,即可运用本方,常收意外之效。
2016年为丙申年,岁运属于“岁水太过,寒气流行,水胜土复。”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云:“黄连茯苓汤,治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病,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笔者抓住“邪害心火”,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心神不宁等心系病症,或寒湿犯上、困中、趋下而出现喘咳、腹胀、肢肿、溏泻而同时见有郁热之症如烦热、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者即放胆运用,每收意外之效,此举验案如下。
案一
朱某,女,45岁,2016年3月4日初诊。患者自诉心慌,心前区隐痛不适,伴晨起喷嚏,纳呆,烦热,怕冷,苔薄黄舌质暗红,脉细。查心电图等正常,予常规治疗无效,结合今年运气特点,拟黄连茯苓汤:川黄连6克,炒黄芩10克,茯苓神各10克,法半夏10克,小通草3克,车前子(包煎)10克,炙甘草12克,炙远志6克,麦冬10克,生姜3片,大枣10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6年3月7日):诉初诊日当天下午回家即煎服,喝第一次药后即感舒适,夜寐安宁,第二天心慌消失,心前区隐痛消除,心情愉快。
案二
王某,女,51岁,2016年3月23日初诊。患者诉心慌、胸闷、胸背疼痛,失眠,烦躁,口干,口黏,口有异味,胃脘胀满,嗳气,脸面下肢浮肿,怕冷,便溏,舌苔黄腻,舌质暗红,脉细滑。结合今年运气特点,拟黄连茯苓汤合升明汤:川黄连9克,炒黄芩15克,茯苓神各30克,法半夏10克,小通草9克,车前子(包煎)15克,炙甘草5克,炙远志10克,麦冬15克,生姜5片,大枣10克,青皮6克,紫檀10克,蔷薇6克,生熟枣仁各2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6年3月30日):药服7剂,心慌、胸闷、胸痛等即明显改善,胃胀、便溏也缓,浮肿减轻,夜寐已安,又予原方7剂巩固。
案三
刘某,女,73岁,2016年4月1日初诊。患者因双侧下肢酸胀乏力,胃脘胀满,大便稀溏,口干,心烦寐差,舌苔黄腻质偏红,脉细滑。患者曾在某医院脾胃科诊治,诸症改善不显,笔者因思今年寒水偏盛,湿性趋下,易于出现上述症情,故选用黄连茯苓汤:川黄连5克,炒黄芩10克,茯苓神各20克,法半夏10克,小通草5克,车前子(包煎)15克,炙甘草5克,炙远志10克,麦冬10克,生姜5片,大枣10克。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6年4月7日):诉上方服用2剂双下肢酸胀乏力就感松适,胃脘胀满也减缓,大便成形,夜寐已安,5剂服完,上述症状均已消失。
分析与讨论
黄连茯苓汤载于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黄连、黄芩、茯苓、半夏、通草、车前子、甘草、远志、麦冬、生姜、大枣等组成。缪问解释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此而不以辛热益心之阳,何耶?六丙之岁,太阳在上,泽无阳焰,火发待时。少阴在上,寒热陵犯,气争于中。少阳在上,炎火乃流。阴行阳化,皆寒盛火郁之会也。故病见身热,烦躁,谵妄,胫肿,腹满等证,种种俱水湿郁热见端。以黄连之可升可降,寒能胜热者,平其上下之热,更以黄芩之可左可右,逐水湿清表里热者,泄其内外之邪。茯苓、半夏通利阳明。通草性轻,专疗浮肿。车前色黑,功达水源。甘草为九土之精,实堤御水,使水不上凌于心,而心自安也。心为君主,义不受邪,仅以远志之辛,祛其谵妄,游刃有余。心脾道近,治以奇法也。但苦味皆从火化,燥则伤其娇脏,故佐以麦冬养液保金,且以麦冬合车前,可已湿痹,具见导水功能,土气来复,即借半夏之辛温以疏土。实用药之妙。”
此方此法的妙处,在于不因其寒湿而使以辛热温化,不因其蕴热而大肆寒凉清化,正如缪问总结:“投以辛热,正速毙耳。丙为阳刚之水,故宗《内经》气寒气凉,治以寒凉立方,妙在不理心阳而专利水清热。”
上一篇:偏头痛10年余 塞鼻疗法
下一篇:“凉”出来的腹泻 止泻也要辨症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