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椿白皮

别名:香椿皮,春颠皮,椿皮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主治泄泻;痢疾;肠风便血;丝虫病;疮癣;崩漏;带下;蛔虫病。

使用方法: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泻痢初起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凡滞下积气未尽者,亦不直遽用。” 药材处方 椿,《夏书》作杶,《左传》作橁,《山海经》作櫄。按春字古代作旾。《说文》"屯象草木之初生。"从日作屯(春),会意兼形声。故从木作杶,即今椿字。段注:"橁,非即杶字也。"《五经文字》谓"与杶同物异名。"櫄,《说文》:"杶,或从熏。"《急就篇》颜师古注:"椿字或作櫄。"而熏字又同熏,《文选》李善注:"熏,香气也。"可见以櫄为名,则与其嫩叶气香有关,故又称香椿。

摘录于:《中华本草》

椿白皮

拼音名:Chun Bai Pi

别名:香椿皮,春颠皮,椿皮。

中药椿白皮为楝科植物香椿的树皮或根皮。全年均可采,干皮可从树上剥下,鲜用或晒干;根皮须先将树根挖出,刮去外面黑皮,以木捶轻捶之,使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再行剥取,并宜仰面晒干,以免发霉发黑,亦可鲜用。

原形态

香椿 叶乔木,高达16米。树皮暗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有时具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5~50厘米,有特殊气味;叶柄红色,基部肥大;小叶8~10对,小叶柄长5~10毫米;叶片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8~15厘米,宽2~4厘米,先端尖,基部偏斜,圆或阔楔形,全缘或有疏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色淡,叶脉或脉间有长束毛,花小,两性,圆锥花序顶生;花芳香;花萼短小,5裂;花瓣5,白色,卵状椭圆形;退化雄蕊5,与5枚发育雄蕊互生;子房上位,5室,花盘远较子房为短。蒴果椭圆形或卵圆形,长约2.5厘米,先端开裂为5瓣。种子椭圆形,一端有翅。花期5~6月,果期9月。

药材性状

椿白皮呈半卷筒状或片状,厚0.2~0.6厘米。外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纹及裂隙,有的可见圆形细小皮孔。内表面棕色,有细纵纹。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呈层状。有香气,味淡。

树皮横切面:木栓层细胞10余列,呈红棕色。皮层较薄,由数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内侧散有成束的纤维,纤维壁增厚呈层纹状,微木化。韧皮部较宽,韧皮纤维数个成束,断续排列成环状,壁略呈层纹状增厚,木化;射线宽2~5列细胞。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簇晶。

粉末特征:淡红棕色。纤维甚多,直径10~40μm,壁厚,有的呈波浪形,木化;孔沟明显,层纹有的明显,有的与草酸钙方晶,簇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直径5~35μm。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5~37μm,存在于薄壁细胞内或散在。有的薄壁细胞内含点状红棕色物质。

性味与归经

苦;涩;微寒;归大肠;胃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主治泄泻;痢疾;肠风便血;丝虫病;疮癣;崩漏;带下;蛔虫病。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泻痢初起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凡滞下积气未尽者,亦不直遽用。”

药材处方

椿,《夏书》作杶,《左传》作橁,《山海经》作櫄。按春字古代作旾。《说文》"屯象草木之初生。"从日作屯(春),会意兼形声。故从木作杶,即今椿字。段注:"橁,非即杶字也。"《五经文字》谓"与杶同物异名。"櫄,《说文》:"杶,或从熏。"《急就篇》颜师古注:"椿字或作櫄。"而熏字又同熏,《文选》李善注:"熏,香气也。"可见以櫄为名,则与其嫩叶气香有关,故又称香椿。

摘录于

《中华本草》

“椿白皮”图片

椿白皮图片

上一篇:鸭脚木 下一篇:茱卷皮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