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榄
别名:木威子,黑榄,乌橄榄
功效与作用:止血;利水;解毒。主治内伤吐血;咳嗽痰血;水肿;乳痈;外伤出血。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3~1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主心中恶水,水气。《生草药性备要》:止血。《本草求原》:功近橄榄。《岭南采药录》: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盐渍之,名榄鼓,乳痈初起,煎水洗之可消。
摘录于:《中华本草》
乌榄
拼音名:Wu Lan
英文名:Black Olive
别名:木威子,黑榄,乌橄榄。
中药乌榄为橄榄科植物乌榄的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
乌榄,常绿大乔木,高10~16米。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厘米;小叶15~21枚,革质,长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3.5~7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偏斜,全缘,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平滑;网脉两面均明显。花两性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花序腋生,为疏散的聚伞圆锥花序,长于复叶;萼杯状,3~5裂,在雄花中长约2.5毫米,在雌花中长3.5~4毫米;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毫米;雄蕊6,着生于花盘边缘,长不超过花冠;雌蕊无毛,在雄花中不存在,子房上位,通常3室。核果卵形至椭圆形,略呈三角形,长3.5~4.5厘米,宽1.5~2厘米,成熟时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质,两端钝,内有种子1~2颗;不肯定适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药材性状
核果呈卵状长圆形,长26~32毫米,径15~17毫米。表面棕褐色。果核长纺锤状腰鼓形,长22~26毫米,径9~10.4毫米。两端锐尖,表面浅褐色,凹凸不平,具3条明显的纵棱纹,细棱间又各具不甚明显的粗棱。先端具3个眼点,每一眼点两侧各具一弧形细纵沟,直达种子中下部,2条细沟向相反方向弯曲。以粒大,均匀,饱满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酸;涩;性平;归脾;肺经。
功效与作用
止血;利水;解毒。主治内伤吐血;咳嗽痰血;水肿;乳痈;外伤出血。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1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
- 《本草拾遗》:主心中恶水,水气。
- 《生草药性备要》:止血。
- 《本草求原》:功近橄榄。
- 《岭南采药录》: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盐渍之,名榄鼓,乳痈初起,煎水洗之可消。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