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茇_傣药名:里逼
汉语拼音 | Bi ba
|
傣药名 | 里逼
|
别名 | 补牙
|
中药材基原 | 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未成熟果穗。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荜茇 Piper longum L.
多年生草质藤本。根茎直立,多分枝。茎下部匍匐,枝横卧,质柔软,有棱角和槽,幼时密被短柔毛。单叶互生,下部的叶片卵状心形,具较长的柄,上部的叶片窄矩圆状心形,柄较短,密被柔毛,顶叶无柄,基部抱茎,先端渐尖,全缘,上面近光滑,下面脉上被短柔毛,掌状叶脉,通常5~7条。花小,穗状花序胶生,花单性异株,无花被;雄穗总花梗长 2~3.5 cm,被短柔毛,穗长约 5.5 cm,直径约 3 mm,苞片 1,近圆形,雄蕊 2枚,花丝粗而短;雌穗总花梗长约 1.5 cm,密被柔毛,穗长约 1.5 cm,花梗短,苞片圆形,子房倒卵形,无花柱,柱头3。浆果卵形,先端尖,部分陷入花序轴与之结合。花期春季,果期7~10月。
生于海拔1400~1800m的竹林、灌丛阴湿处。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有栽培。
|
采收加工 | 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果穗圆柱形,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长1.5~3.5cm,直径0.3~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齐的小突起,基都有果穗梗残余或脱落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颗粒状。小浆果球形,直径约lmm。有特异香气,味辛辣。
显微鉴别 果穗横切面:果穗轴正中为薄壁组织,有一轮外韧型维管束,中央有的有空隙。每个浆果呈纵切面观,其顶端有的可见微突起的柱头薄壁细胞,外果皮为1列多角形表皮细胞,浅黄色,偶见小腺毛,表皮下有2~4列厚角组织。中果皮外侧有石细胞及油细胞散在,此外,另有油细胞层,靠近内果皮处有细小维管束分布。内果皮为1列方形或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种皮为2~3列棕褐色扁平细胞。外胚乳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内胚乳细胞及胚仅于通过种子上端可见。各浆果间的中果皮薄壁组织界线不易区分。有的部位可见两浆果间存在的苞片,为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亦有油细胞及维管束分布。
粉末特征:灰褐色。①石细胞类圆形、长卵形或多角形,直径25~61μm,长至170μm,壁较厚,有的层纹明显。②油细胞类圆形,直径25~60μm。③内果皮细胞长多角形,垂周壁不规则疣状增厚,有的似连珠状。④种皮碎片深棕色,表面现长条形或类方形,直径12~40μm,壁厚3~9μm。⑤淀粉粒细小,常聚成团块。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或切片遇浓硫酸显鲜红色,渐变红棕色,后转棕褐色。(检查胡椒碱)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5ml,密塞振摇,冷浸过夜,滤过,滤液作供试液。另取胡椒碱氯仿液作为对照液。吸取适量供试液和对照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展板上,以环已烷一乙酸乙酯(6:4)展开,取出,晾干,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橘黄色斑点。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胡椒碱(piperine),N一异丁基癸二烯一反2一反4一酰胺(N-isobutvldeca-trans-2-trans-4-dienamide),四氢胡椒酸(tetrahydropiperic acid),1-+一碳烯基一3,4一亚甲二氧基苯(1-undecylenyl-3,4-methyienedioxybenzene),棕榈酸(palmit-ic acid),哌啶(piperidine),荜茇明宁碱(piperlonguminine),芝麻素(sesamine)[1,2]。还含荜茇壬二烯哌啶(pinernonaline),荜茇十一碳三烯哌啶(piperundecalidine),胡椒酰胺(pipercide),几内亚胡椒酰胺(guineensine),N一异丁基十八碳一2(E),4(E)一二烯酰胺[N-isobutyloctadeca-2(E),4(E)-dienamide][3],荜茇壬三烯哌啶(dehydropipernonaline)等[4]。种子还含长柄胡椒碱(syl-vatine),双异桉脂素(diaeudesmin)[5]。
|
药理作用 | 1.降血脂作用 灌服荜茇油非皂化物(OPUM)20d,可显著降低喂饲含5%猪油饲料诱发的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肝脏胆固醇含量,可显著抑制triton(加速胆固醇合成)诱发的小鼠TC的升高[1],也能显著降低喂饲含2%胆固醇饲料诱发的高胆固醇血症小鼠TC、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肝脏胆固醇,并明显增加胆汁胆固醇,显著提高腹腔注射蛋黄乳液的小鼠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LCAT在胆固醇转运中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胆固醇从血管壁清除[2]。
2.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荜茇挥发油能对抗多种条件所致的缺氧及心肌缺血[3]。静注荜茇挥发油能预防氯仿一肾上腺素所致兔室性心律失常,拮抗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防治乌头碱所致大鼠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颤和心脏停搏[4]。
3.毒性 小鼠灌服OPUM的LD50为491.73mg/kg[1]。
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三叉神经痛 荜茇配伍川芎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增效协同作用,两者配伍治疗三叉神经痛182例,有效率96.7%,比单用川芎者疗效显著(P<0.01)[1]。
|
性味 | 味麻、辣,气香,性热。入风、火塔。
|
功效 |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利水血。
|
主治 | 主治“拢栽线栽歪”(心慌心悸),“拢梅兰申,先哈嘎兰”(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纳勒冒沙么”(月经失调,痛经,经闭)。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g;研粉,0.5~1g。
|
注意事项 | 本品不宜过量。
|
附方 | 1.治“拢栽线栽歪”,“拢梅兰申,先哈嘎兰”荜茇粉1g,丁香粉0.5g,开水送服。(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2.治“纳勒冒沙么”荜茇5g,臭麻木10g,煎服。(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
上一篇:铁力木_傣药名:埋波那
下一篇:旋花茄_傣药名:帕利
近期更新
- 印度枳_傣药名:麻丙罕
- 木荷_傣药名:埋吐罗
- 大叶斑鸠菊_傣药名:当毫温
- 黄花稔_傣药名:罕满龙
- 蔓荆_傣药名:管底
- 马齿苋_傣药名:帕拨凉
- 土连翘_傣药名:埋宋戈
- 野花椒_傣药名:麻献
- 两面针_傣药名:嘿喃活
- 夜花_傣药名:沙板嘎
- 黄牛木_傣药名:埋丢闷
- 黄瓜_傣药名:滇常
- 绣球防风_傣药名:芽冬买蒿
- 姜黄_傣药名:毫命
- 水牛角_傣药名:槁怀
- 常绿荚蒾_傣药名:埋昂
- 水牛胆_傣药名:咪怀
- 九翅豆蒄_傣药名:贺姑
- 大麻药_傣药名:托也腾
- 香茅草_傣药名:沙海
- 羽萼_傣药名:化水顿
- 姊妹树_傣药名:嘎沙乱
- 四方蒿_傣药名:杂芽优麻
- 老虎楝_傣药名:几补
- 阉鸡距_傣药名:勒盖端
- 吉龙草_傣药名:英辛
- 槟榔青_傣药名:锅麻过
- 多荚草_傣药名:多爹烈哇
- 缅茄_傣药名:麻嘎喝罕
- 节鞭山姜_傣药名:贺哈囡
- 泽兰_傣药名:香帕曼
- 三条筋_傣药名:埋宗英龙
- 矩叶酸藤果_傣药名:麻桂荒
- 酸木瓜_傣药名:宋麻瓦
- 李子_傣药名:麻曼勒
- 缩砂仁_傣药名:麻娘
- 四棱豆_傣药名:吐崩
- 八角香兰_傣药名:麻罕
- 老虎芋_傣药名:汪别
- 蜂蜜花_傣药名:景亮
- 箭毒木_傣药名:埋广
- 绞股蓝_傣药名:芽哈摆
- 千张纸_傣药名:锅楞嘎
- 辣椒_傣药名:匹
- 白粉藤_傣药名:嘿宋些
- 野柿_傣药名:麻禾藤
- 茴香豆蔻_傣药名:波丢勐
- 鹧鸪花_傣药名:叫沙短
- 水薄荷_傣药名:荒嫩
- 山鸡椒_傣药名:沙海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