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浆_维药名:卡克乃吉
汉语拼音 | Suan jiang
|
维药名 | 卡克乃吉
|
别名 | 欧如斯 排尔德、皮普厅《药物之园》。
|
考证 | 《注医典》载:“酸浆,植物酸浆的果实;原植物与龙葵相似,花白色,花萼钟状,形似膀胱,未成熟时蓝色,成熟后红色,内有果实,浆果球形,形似乳头果,包藏于宿存萼内,成熟时红色。酸浆,分家生和野生两种,一般药用家生的果实。”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酸浆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茄科植物酸浆的带宿萼的成熟果实。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1.var.franchetii(Mast.) Makino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地下根茎横卧,地上茎直立,通常分枝,茎上部绿色,下部常带紫红色;茎下部叶互生,中、上部叶呈假对生,叶柄长1~3cm,叶片呈卵形、长卵形或菱状卵形,长6~12cm,宽4~8cm,多数全缘,少数边缘波状或具粗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细,长1~2cm;花萼钟状,5裂,宿存,被毛,果期膨大为囊状;花冠广钟状,白色,直径1.5~2cm,裂片5枚,宽而短,先端急尖,外有短毛;雄蕊5枚,短于花冠,花丝长约2mm,基部扁阔,着生在花冠近基部,花药椭圆形,长约3mm,黄色,基着;雌蕊1枚,长约7mm,花柱细长,柱头2浅裂,子房上位,2室。浆果球形,直径l~1.5cm,包藏于宿存萼内;萼成熟后长3~4.5cm,直径2.5~3.5cm,橙红色,具网格,下垂,似“灯笼”;果柄长约2cm。花期6~7月;果期8~9月。
喜生于宅边园地、林缘、沟旁等处。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北方较多;国外朝鲜、日本、蒙古、前苏联等亦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当宿存萼由基部至先端由绿变橙红时,采摘带萼的浆果,晒干,贮于通风处。
|
药材鉴别 | 本品常破碎或压启;完整的宿萼膨胀成略具五角的阔卵形囊状物,长3~4cm,直径2.5~3.5cm,表面有棱助10条,助间网状脉明显,先端尖,闭合成5微裂,基部平截或略内凹,橙红色至鲜红色,有时中、上部较浅;体轻,薄革质。撕开宿存萼,可见浆果1枚,完整者呈圆球形,直径1~1.5cm,表面光滑,橙红色至本红色,但常失去水分变为干瘪或破裂,基部与萼和果柄相连;果炳长2~3cm。种于众多,阔扁卵形,具钩状小尖头,长近2mm,表面密被细网纹,淡黄白色。气微,宿存萼味淡而微辛,微苦;微甜酸。
显微鉴别(1)宿萼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切向延长,外被角质层,生有稀疏的腺毛、非腺毛与气孔。上表皮细胞较小,下表皮细胞稍大,在主脉表皮内侧各有少数厚角细胞,维管束长椭圆形,双韧式;叶肉细胞分化不明显,长多角形,内部充满橙红色颗粒,胞间限较大。
(2)浆果横切面 外果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长50~90μm,宽约9μm,外被角质层;中果皮广阔,散有小双韧型维管束。
(3)粉末特征 浅橙黄色。腺毛头部单细胞,椭圆形,长60~80μm,胞内有时含淡黄绿色油状物,柄由1~4个细胞组成,长220~290μm;非腺毛由3~4个细胞组成,长160~250μm,壁常带小疣点;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通常4~6个,长径约30μm,短径约25μm;果皮表皮呈不规则长方形,含颗粒状物;种子石细胞呈网状,类方形,长约50μm;胚乳细胞多角形,内含众多油滴及糊粉粒。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无水乙醇5ml,振摇后浸渍30min,滤过,滤液呈金黄色,供下述试验。
(l)紫外光谱 取滤液适量,加无水乙醇稀释后,以DMS-200型紫外光可见光谱仪,进行紫外光谱扫描、在波长283nm、326nm处有明显吸收,在浓度较低时,在扫描图上亦可见到在225nm处吸收峰。
(2)薄层色谱 簿层板: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以0.5%CMC水溶液调和制板,自然干燥24h后备用;点样:以微量吸管点样5μl;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30:5:0.5),展距11.5cm;显色剂:A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4个荧光点;B.喷5%香草醛硫酸试液显3个色斑。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维生素C430~550mg/kg,并含酸浆果红素(physalie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luteoln-7-glllcoside),β-萝卜素,草酸,枸橼酸,微量生物碱,果实还含酸浆醇(physallol)A、B。全草含酸浆苦味素(physa-lin)A、 B、C[1]。
|
药理作用 | 酸浆煎剂对宋氏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及酸浆的新鲜果汁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效果[1]。 酸浆果及萼有解热及强心作用,并认为此作用与所含草酸有关,作用较弱[1]。 酸浆全草水提物体外实验中表现出高效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作用,乙醇提取物有中度抑制作用[2]。 |
性味 | 二级干寒,味酸、苦。
《拜地依药书》:“二级干寒或三级干寒。”
|
功效 | 生于生寒,清热消炎,除腐排脓,利尿通阻,抗孕。
|
主治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扁桃体炎,肾脏脓疮膀胱疮疡,尿中带脓。
1.《注医典》;“退肿愈伤,燥湿愈漏,消炎平喘,消退黄疸,清理尿道等。治各种疮疡,各种漏症,气管炎,呼吸困难,面目黄疸,尿道疮疡等。”
2.《拜地依药书》:“抗孕,杀虫等。治多子多女,肠道生虫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5~7g。外用:适量。可入小丸、片剂、蜜膏、蒸露剂、漱口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具有降低谷器官功能的副作用,矫正药为古力坎尼 克孜力古丽 花膏。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龙葵实代。
|
附方 | |
制剂 | 文热克 卡克乃吉 蒸露 酸浆1000g,水6000 ml。将酸浆清洗,去杂质,装入蒸馏锅内,用温火煎沸蒸馏出3000ml药露即可。性干寒。功能净化异常血液,消炎愈创,喘顺气,利尿退肿,杀死肠虫等。主治各种久疮,气急哮喘,小便不利,尿路疮疡,肠道生虫等。内服,每日3次,每次1~5岁者15~20ml,6~10岁者20~25ml,10岁以上者30~40ml。(《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921 药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921 [2]郑民实,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8,8(3):l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上一篇:莱菔子_维药名:土如皮欧如合
下一篇:柳树_维药名:苏改提
近期更新
- 附子_维药名:节得瓦尔其尼
- 石榴花_维药名:阿那尔 古丽
- 吕宋揪荚粉_维药名:坎比力
- 牛胆_维药名:卡拉 欧提
- 锁阳_维药名:也尔买地克
- 罂粟子_维药名:扩克那尔欧如合
- 曼阳罗叶_维药名:衣提洋克优普口密克
- 野苜蓿子_维药名:亚瓦比代欧如合
- 槟榔_维药名:福排力
- 马钱子_维药名:库其拉
- 大蓟_维药名:充 伙哈
- 酸藤果_维药名:白然格卡布力
- 西瓜子_维药名:塔吾孜 欧日格
- 鸡子壳_维药名:吐胡米 沙克里
- 小檗浸膏_维药名:如苏提
- 独行菜子_维药名:克孜力图地日
- 绵羊肉_维药名:葵 古西
- 淀粉_维药名:尼夏斯台
- 硝石_维药名:说热 开里密
- 全蝎_维药名:查洋
- 红花子_维药名:扎让杂 欧如合
- 毛诃子_维药名:白力勒
- 茜草_维药名:欧尔当
- 菟丝草_维药名:色日克月改
- 麟香草_维药名:阿沙
- 牛舌草花_维药名:高孜班 古丽
- 红宝石_维药名:亚库提
- 水龙骨_维药名:白斯法也及
- 罗勒_维药名:热依汗
- 多榔菊_维药名:代如乃吉
- 姜黄_维药名:则其外
- 斑蝥_维药名:阿拉 库鲁克
- 合欢皮_维药名:赛热斯
- 朱砂_维药名:星日福
- 欧烟堇_维药名:夏塔热印地
- 鸡油_维药名:托伙 也合
- 奶桃_维药名:那尔吉力
- 肉桂子_维药名:达尔亲 古丽
- 刺蒺藜_维药名:欧胡日提坎
- 莪术_维药名:布祖哈
- 亚麻子_维药名:孜合尔 欧日合
- 芫荽_维药名:优米哈克 苏提
- 胡萝卜_维药名:赛维则
- 大青叶_维药名:欧斯玛
- 冰糖_维药名:那瓦提
- 新疆圆柏实_维药名:阿日查梅维斯
- 沙龙子_维药名:赛坎库尔
- 高良姜_维药名:胡林江
- 鸡内金_维药名:托伙 塔西里克
- 牛黄_维药名:定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