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可林_别名:红八角莲、独脚莲

一级分类
常用植物药
二级分类
分类
卞可林
年份
betv gov linh
别名
红八角莲、独脚莲
来源
小檗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的根茎。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状茎粗壮,横生,茎直立,单生。茎生叶1枚,偶有2枚,纸质,圆形,盾状着生,直径达30厘米,4-9浅裂;裂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2.5~4厘米,基部宽5~7厘米,顶端锐尖,边有刺状细齿;叶柄长10~15厘米。花深红色,5~8朵,簇生于叶柄顶部,下垂,花梗细长下弯。浆果椭圆形或卵形,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态分布
生于阔叶林或竹林下阴湿处。产于广西上林、龙州、德保、都安、金秀、三江、全州、贺州、容县等县市;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东、云南等省份。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传统应用
治肺痨咳嗽、吐血、胃痛、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疗疮疖肿。
用法用量
3~9克,水煎或研末开水送服;外用适量捣敷、研粉水调敷或磨汁涂敷。
方例
1.甲状腺肿大 卞可林(八角莲)9克,叶荞灭(野荞麦)9克,大散骨风(白背清风藤)15克,三角风(常春藤)15克,婆莫亮紧(刺楸)15克,牛耳风(多花瓜馥木)15克,水煎服。 2.淋巴结结核 卞可林(八角莲)9克,切翠林(七叶一枝花)3克,水煎服,药渣捣敷患处。 3.带状疱疹 卞可林(八角莲)适量研细末,每用适量调醋涂搽患处。 4.单双蛾喉 卞可林(八角莲)、米醋各适量,磨汁,含服。 5.跌打损伤、胃痛、毒蛇咬伤 卞可林(八角莲)研细末,每用3~9克,开水冲服。 6.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毒蛇咬伤 卞可林(八角莲)9克,切翠林(七叶一枝花)9克,扁化(金耳环)9克,入山虎(两面针)9克,扁化别(细辛)6克,成泪端(田基黄)15克,浮荒(薄荷)、(梅片)各少许,浸米双酒500毫升,每次内服15~30毫升,并用药酒外搽。 7.疗疮疖肿 卞可林(八角莲)适量,磨醋外涂。 8.身体虚弱、盗汗、肺痨咳嗽 卞可林(八角莲)9克,心合咪(仙鹤草)30克,表使(枣)6克,配猪瘦肉炖服。 9.胃痛 卞可林(八角莲)、扁化(金耳环)、入山虎(两面针)、残仇台(血散薯),木翁紧(大叶臭椒)、上山虎(海金子)各6~9克,鹅麻红(饿蚂蝗)15克,沉杉亮(埋在地下多年的杉木)6克,水煎服。 10.消化不良、腹胀 卞可林(八角莲)9克,捣烂泡开水取汁服。
化学成分
八角莲根茎含鬼臼毒素、山荷叶素,还含山奈酚和槲皮素[1]。
药理
1.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六角莲根中提出的结晶性物质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可使心律不齐,最终停止于收缩期;对兔耳血管可使之舒张,对小肠血管和肾血管则轻度收缩[1]。
2.对平滑肌的作用  上述结晶性物质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兔和豚鼠离体子宫则有兴奋作用[1]。
出处
中国瑶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