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风_别名:十八症、石条花

一级分类
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
二级分类
七十二风
分类
大肠风
年份
domh zingh buerng
别名
十八症、石条花
来源
胡椒科植物光轴苎叶蒟PiPer boehmeriaefolium(Miq)C.DC.var.tonkinense C.DC.的全株。
形态特征
常绿亚灌木或木质藤本。茎、枝无毛。单叶互生,纸质,无毛,有透明腺点,干后常为黑色,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两侧不对称,长10~16厘米,宽4~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偏斜,上倒急尖,下侧稍圆形。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穗状花序与叶对生,花序轴无毛,总花梗长约1厘米,雄花序长10~22厘米,无毛;雌花序长8~11厘米。浆果球形。花期2~5月。
生态分布
生于密林下、溪边湿润处。产于广西桂平、灵山、宾阳、上林、武鸣、隆安、宁明、那坡、田阳、凌云、天峨、罗城、融水、融安、金秀等县市;分布于广东及云南等省份。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
味辛,性温。
功效
祛风散寒,散瘀止痛,活血通经,消肿。
传统应用
治感冒咳嗽、胃寒痛、腹痛、吐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产后腹痛、风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
16~9克,水煎服或研粉每用3~6克,开水冲服;外用适量研粉冷开水调敷。
方例
1.痛经 大肠风(光轴苎叶蒟)6克,撒给兰(水泽兰)15克,大红钻(异形南五味子)15克,来姑(刘寄奴)15克,水煎服。 2.胃痛 大肠风(光轴苎叶蒟)6克,扁化(金耳环)6克,入山虎(两面针)6克,黄林亮(阔叶十大功劳)9克,红林(虎杖)9克,酸吉风(酸藤子)9克,楼旧表(露兜簕)9克,慢惊风(九龙盘)15克,鹅麻红(饿蚂蝗)15克,铜端亮(猪肚木)15克,水煎服。 3.风湿痛 大肠风(光轴苎叶蒟)9克,大钻(厚叶五味子)、小钻(南五味子)、麻骨风(小叶买麻藤)各15克,毛老虎(黄杜鹃)1克,血风(走马胎)9克,成金咪(马尾千金草)1.5克,配猪骨头炖服。 4.白带 大肠风(光轴苎叶蒟)9克,入骨风(常山)30克,茶敬(玉叶金花)30克,水煎服。 5.胆道蛔虫腹痛 大肠风(光轴苎叶蒟)6克,铜亮(厚朴)果6克,入山虎(两面针)6克,水煎服。
化学成分
药理
出处
中国瑶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