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双_别名:黄姜
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元双
|
年份 | wiangh sung
|
别名 | 黄姜
|
来源 | 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块根。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1.5米。根茎圆柱状,横走;根粗壮,末端膨大成纺锤形或卵状的块根,表面灰褐色,横切面黄色。叶根生,椭圆形,长20~45厘米,宽6~20厘米顶端短渐尖,塞部渐狭,两面无毛;叶鞘宽,近与柄等长。花白色和淡黄色;穗状花序圆柱状,稠密,生于从叶鞘内抽出的花茎顶端。蕨果球形,3瓣裂;种子卵状长圆形,有假种皮。花期8~11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草坡或松林边或阔叶疏林下,也有栽培。产于广西容县、龙州、金秀等县市;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四川、湖北、陕西、江西、台湾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秋冬季采,去须根,分别煮至透心为度,撞去外皮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辛、苦,性温。
|
功效 |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
传统应用 | 治胸腹胀痛、肩周炎、月经不调、闭经、产后腹痛、胃痛、胁痛、黄疸型肝炎、慢性肾炎、消化不良、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9~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水调敷。跌打内伤,捣汁冲酒服。
|
方例 | 1.黄疸型肝炎 元双(姜黄)、元林亮(阔叶十大功劳)、红林(虎杖)、阳龙表(栀子)、猛老虎(白花丹)、结端旁(黄花倒水莲)各10克,水煎取汁,煮黄牛肉吃。
2.心气胃痛、虫积腹痛 元双(姜黄)3克,(槟榔)15克,失灰(石灰)炒黄30克,丢柄端(毛蒟)15克,研细末,每用6克,温酒适量送服。
|
化学成分 | 根茎含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对,对'-二羟基二桂皮酰甲烷,即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羟基桂皮酰阿魏酰基甲烷,即去甲氧基姜黄素[1,2],二氢姜黄素[3];倍半萜类化合物:姜黄新酮[4],姜黄酮醇A、B[B],大牻牛儿酮-13-醛,4-羟基甜没药-2,10-二烯-9-酮,4-甲氧基-5-羟基甜没药-2,10-二烯-9-酮,2,5-二羟基-甜没药-3,10-二烯,原莪术二醇,莪术双环烯酮,去氢莪术二酮,(4S,5S)-大牻牛儿酮-4,5-环氧化物,α-姜黄酮,甜没药姜黄醇,甜没药姜黄酮,莪术烯醇,异原莪术烯醇莪术薁酮二醇,原莪术烯酸,表原莪术烯醇,4,5二羟基-甜没药-2,10-二烯[6];酸性多糖:姜黄多糖A[7,8]、B、C[8]、D[9]。挥发油(4.2%),其主要成分有姜黄酮,芳香-姜黄酮,姜黄烯,大牻中儿酮,芳-香姜黄烯,桉叶素,松油烯,莪术醇,莪术呋喃烯酮,莪术二酮,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芳樟醇,丁香烯,龙脑等[10,11]。还含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胆甾醇,脂肪酸[12]及金属元素钾、钠、镁、钙、锰、铁、铜、锌等[13]。
|
药理 | 1.抗炎作用 大鼠腹腔注射姜黄各种干浸膏(石油醚、乙醇和水),对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水浸膏作用最强,ED50为4.7mg/kg,醇浸膏作用弱,ED50为309mg/kg,石油醚浸膏的ED50为40.7mg/kg,姜黄素的ED50为8.7mg/kg[1]。 2.利胆作用 麻醉犬静注黄素钠24mg/kg可使胆汁分泌增加一倍,挥发油作用相似但较弱,胆汁中固体成分浓度降低,但胆盐、胆固醇和胆红素总排出量仍增加[2,3]。 3.保肝作用 小鼠注射美黄根茎50%乙醇提取物20g(生药)/kg,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血清ALT(丙氨酸转氨酶)和AST(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4]。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大鼠灌胃姜黄乙醇提取物500mg/kg,对低温约束应激性、幽门结扎性及吲哚美辛、利血平等引起的溃疡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对囊肿毁坏剂(80%乙醇、0.6mol/L盐酸、0.2mol/L氢氧化钠及25%氯化钠)引起的胃损伤呈现非常明显的保护作用。姜黄乙醇提取物不仅使胃黏膜壁明显增厚,而且也使大鼠胃腺内非蛋白流基含量恢复[5]。兔服姜黄粉可使胃液中黏液含量增加,对胃黏膜可能有保护作用[6]。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姜黄提取物灌胃能对抗静注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电图ST段、T波变小,小鼠灌服姜黄素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7]。 6.抗血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灌服姜黄醇提取物或姜黄素可抑制高脂血症大鼠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姜黄素能增强纤溶活性[8]。 7.毒性 大鼠口服姜黄素5g/kg,外观无明显毒性作用[9]。姜黄粉或姜黄素按人用量的1.25~125倍喂饲大鼠,对生长喂饲效率、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总血清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等均无任何不良反应。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近期更新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 雷成真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 别双_别名:砒石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 加_别名:虾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 铜毛告棒_别名:野猫骨、狸肉
- 骨七涯_别名:贯众、黄狗蕨
- 失高
- 唐元
- 培耐针_别名:独根草
- 荣元
- 缺同那_别名:华石龙尾、风肿草
- 骨相咪_别名:路边青、青蛇仔
- 骨胆咪_别名:筋骨草、苦地胆、散血草
- 得克紧端_别名:小蓟、尖叶小蓟
- 结棒咪_别名:鸡骨草、母鸡草、石门坎、大黄草、黄头草、红母鸡草
- 缺钳朗_别名:瓜子藤、念珠藤、过山香
- 铜罐紧_别名:大猪尾、千斤力
- 结莫晴美_别名:鸡眼藤、猪糖藤
- 鹅杠咪_别名:抽筋草、鹅肠莱
- 温刹咪_别名:一箭球、金钮草
- 元六泥_别名:伏龙肝
- 歇紧衣垂_别名:一口两嘴
- 歇追红_别名:白眉、一枝香
- 婆朝告_别名:山田七、仙白草、山白菜
- 骨兰楼_别名:小青、五兄弟、五托莲
- 归_别名:螺蛳
- 仍怀_别名:蟹、螃蟹
- 元别_别名:蟑螂
- 婆莫亮变
- 八佩解_别名:飞鼠、天鼠、挂鼠
- 赖撒_别名:红孩儿、半边莲、八多酸
- 辣培蒜_别名:红花石蒜、独蒜、老鸦蒜
- 歇条黄旁_别名:蛇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