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培八_别名:霜坡虎、地瓜藤、地楷杷、地石榴
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雷培八
|
年份 | leiz beih bah
|
别名 | 霜坡虎、地瓜藤、地楷杷、地石榴
|
来源 | 桑科植物地瓜Ficus tikoua Bur.的茎、叶。
|
形态特征 | 匍匐木质藤本,茎棕色,节稍膨大,着地生细长的不定根。单叶互生,硬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长1.6-6厘米,宽1~4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有锯齿,表面稍粗糙,有基出3脉。隐头花序生于无叶老枝上,具短梗,基生3枚苞片,常埋于土中;花序托球形或卵球形,直径4-10毫米,熟时淡红色;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和瘿花同生一花托内,花被2~6片,雄蕊1~3(~6);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花期4~5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坡地草丛中、石砾中、路边。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广东、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陕西、湖南、湖北等省份;越南也有。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切段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苦、微甘,性平。
|
功效 |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润肺止咳。
|
传统应用 | 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胃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湿热黄疸、胃十二指肠溃疡、尿路感染、水肿、月经木调、闭经、白带、产后缺乳、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痔疮出血、无名肿毒、痹疬、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或配猪脚炖服;外用适量揭敷。
|
方例 | l.阴虚发热、咳嗽咳血 雷培八(霜坡虎)15~30克,水煎服。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
近期更新
- 麻铃咪端_别名:赂铃豆、假花生、黄疸草、马口铃
- 铜麻铃咪_别名:自消容、大猪屎青、猪铃豆、响铃豆、大金不换
- 突结_别名:黄豆、黑豆、黑大豆
- 瓢介虫_别名:推车虫、推粪虫、牛屎虫
- 跌当端_别名:路边菊、脾草、马兰丹、田边菊
- 雷成真
- 肥心使端_别名:八仙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 落懂紧_别名:红簕勾蕊、糖刺果
- 堂愁_别名:南柴胡、柴胡、狭叶柴胡
- 铜安亮_别名:桉树、桉、加里树
- 铜别己_别名:大白芨
- 囊并咪_别名:铁扫帚、蛇利草、鱼串草、绒球马鞭、夜关门、串鱼草
- 波腩辅雷梅_别名:地蜂子、三爪金、地蜘蛛
- 铜腩诺姑美_别名:珍珠风、大叶斑鸠米
- 握麻红_别名:小饿蚂蝗、胃痛草
- 别双_别名:砒石
- 荒棉咪_别名:喝呼草、感应草、怕羞草
- 各托_别名:蚂炸、蝗虫
- 加_别名:虾
- 烈当端_别名:鸡眼菊、地胡椒、白顶草
- 温真亮_别名:风箱树根、水杨梅根、水泡木、水鸭木、大叶水杨梅
- 铜毛告棒_别名:野猫骨、狸肉
- 骨七涯_别名:贯众、黄狗蕨
- 失高
- 唐元
- 培耐针_别名:独根草
- 荣元
- 缺同那_别名:华石龙尾、风肿草
- 骨相咪_别名:路边青、青蛇仔
- 骨胆咪_别名:筋骨草、苦地胆、散血草
- 得克紧端_别名:小蓟、尖叶小蓟
- 结棒咪_别名:鸡骨草、母鸡草、石门坎、大黄草、黄头草、红母鸡草
- 缺钳朗_别名:瓜子藤、念珠藤、过山香
- 铜罐紧_别名:大猪尾、千斤力
- 结莫晴美_别名:鸡眼藤、猪糖藤
- 鹅杠咪_别名:抽筋草、鹅肠莱
- 温刹咪_别名:一箭球、金钮草
- 元六泥_别名:伏龙肝
- 歇紧衣垂_别名:一口两嘴
- 歇追红_别名:白眉、一枝香
- 婆朝告_别名:山田七、仙白草、山白菜
- 骨兰楼_别名:小青、五兄弟、五托莲
- 归_别名:螺蛳
- 仍怀_别名:蟹、螃蟹
- 元别_别名:蟑螂
- 婆莫亮变
- 八佩解_别名:飞鼠、天鼠、挂鼠
- 赖撒_别名:红孩儿、半边莲、八多酸
- 辣培蒜_别名:红花石蒜、独蒜、老鸦蒜
- 歇条黄旁_别名:蛇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