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颗粒_注射剂;口服液;胶囊

别名
板蓝根冲剂
处方来源
《中国药典》(2000年版)。
药物组成
板蓝根。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烟,消肿。
主治
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制备方法
取板蓝根1400g,加水煎煮2次,第1次2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加乙醇使合醇量为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取稠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或取稠膏,加入适量的糊精和甜味剂,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0g(无糖型),即得。
用法用量
冲剂:每包重10g、15g。每次1包,日服3-4次口服,重症剂量可加倍。注射剂:每支2ml,每次2ml,日1-2次肌注。口服液:每次10ml,日4次口服。胶囊:每粒0.3g,每次4粒,日3次口服。
用药禁忌
非实火热毒者忌服。注射部位有疼痛感,个别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
板蓝根冲剂偶可引起溶血反应;注射剂有多例过敏反应报道,轻则为药疹、皮炎,重则过敏性休克;偶见肾脏损害。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主要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1.抗菌、抗病毒:板蓝根抗菌谱很广。体外试验,板蓝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地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短小芽孢杆菌、枯草杆菌亦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和一些化学结构未明吲哚类衍生物。此外,板蓝根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抗病毒机制可能与干扰病毒DNA合成有关。最近报道:板蓝根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有效。 HFRSV在我国广泛流行,发病率、病死率均高,目前尚无防治的特效药物,用1:100、1:1000、10000板蓝根液与含有HFRSV病毒的细胞共同培养7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发现极蓝根  1:100浓度对HFRSV有杀灭作用。
2. 抗内毒素:板蓝很有抗内毒素作用。用鲨试验法作抗内毒素作用强度比较试验,用板益根作用过的内毒素作家兔热原试验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内毒素结构形态变化,证明板蓝根水煎液(100%,0.5ml)确有抗大肠杆菌○111B4内毒素的作用,其抗内毒素强度与品种产地等因素有关。
3.抗炎:板蓝根对致炎剂所致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4. 增强免疫功能:板蓝很多糖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用板蓝根多糖50mg/kg腹腔注射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提高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数,对氢化考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的降低有明显对抗作用,并能显著增强二硝基氯苯所致正常小鼠及环磷酸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增加正常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对抗氢化考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此外,板蓝根多糖还能明显促进小鼠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增强小鼠脾细胞NK活性。
文献报道:50%板蓝根注射液在体外对小鼠Friend红白血病3CL-8细胞(快速肝脾浸润性癌细胞)有强大的直接细胞毒作用,最低杀伤浓度可达1:80;皮下局部注射50%板蓝根亦有一定杀伤作用,对3CL-8实体瘤有减小趋势。
毒性试验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本品为板蓝根经加工制成的颗粒。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微苦(无糖型)。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l)取本品0.5g(含糖型)或0.3g(无糖型),加水5ml使溶解,静置,取上清液点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斑点显蓝紫色。
(2)取本品0.5g(含糖型)或0.3g(无糖型),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lml,加茚三酮试液0.5ml,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溶液显蓝紫色。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