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制剂_丸剂
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6):338
|
药物组成 | 五味子。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乙型迁延性肝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应用五味子制剂(降酶丸、降酶灵)治疗超过半年无效者,在继服五味子制剂时加服川桃片(川芎、桃仁、当归各6g,制成浸膏压片为1日量,3次分服),2-3月为1疗程,有效者可继服2-3月巩固疗效。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70例,按1983年全国制定标准符合慢迁肝诊断,且肝特异性脂蛋白(LSP)、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T)阳性;男性62例,女性8例;年龄6-53岁,平均27.91岁;病程6个月至16年。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10例,肝郁脾虚型46例,肝肾阴虚型10例,湿热未尽型4例。结果:患者SGPT均在200U以上(正常值130U以下),治疗后63例复常(90%),平均复常天数为50.66日;3个月内复常者54例,占85.71%;4-6个月内复常者9例;占14.29%。气滞血瘀型10/10例(100%)、肝郁脾虚型39/46例(87.78%)、肝肾阴虚型10/10例(100%)、湿热未尽型4/4例(100%)复常,平均复常天数分别为55.4、54.41、44.19、21.5日。70例中TTT异常12例,治疗后11例复常。本组治疗前后HBsAg、抗-HBs、HBeAg、抗-HBe无大变化。类风湿因子治疗后6/15例转阴,E-RT(正常值46%以上)治疗后10/18例(55.55%)上升至正常。HBeAg-LMIT(毛细血管法检测白细胞移动指数低于0.9为阳性)治疗后22/30例(73.33%)转为阴性,LSP-LMIT(白细胞移动抑制指数低于0.92为阳性)治疗后51/70例(72.85%)转为阴性,其中78.42%在3个月内转阴,21.58%在4-12个月转阴,平均为60.15日,比SGPT复常时间长,中医各型中阳转率在60-100%,无显著差异(P>0.05)。按全国制订治愈标准,临床治愈63例(90%)。随访1年后,其中达到治愈者41例(65.08%),基本治愈3例(4.7%)。19例复发(30.16%),3个月内复发者73.68%,4-6个月复发者26.32% 。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备注 |
上一篇:小儿顿咳糖浆_糖浆剂
下一篇:五四求嗣汤_汤剂
近期更新
- 导气合剂_合剂
- 聪脑汤_汤剂
- 还精方_
- 自拟中药外洗方_汤剂
- 防风通圣散_
- 中药清胰汤_汤剂
- 化湿降糖饮_汤剂
- 通窍活血汤加减_汤剂
- 补中益气汤_
- 复方枣仁胶囊_胶囊
- 自拟中药方_外用
- 骨复生胶囊_
- 自拟莪参胃炎汤加减方_汤剂
- 小青龙汤_汤剂
- 丹泽饮_汤剂
- 百合固金汤加减_
- 自拟中药方剂_汤剂
- 自拟中药复方_汤剂
- 红元煎_汤剂
- 八正散加味_汤剂
- 自拟中药方_外用
- 宫复安口服液_
- 桂龙咳喘宁胶囊_
- 扶正理气逐瘀汤_
- 自拟中药方_颗粒剂
- 喘宁软胶囊_
- 瓜草红板汤_汤剂
- 自拟中药方_外用
- 癌痛消膏_
- 补肾清热毒方_
- 调胃消胀汤_汤剂
- 化痰软坚片_
- 化瘀消痞汤_汤剂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方_汤剂
- 妇舒汤_汤剂
- 黄葵胶囊_
- 独活寄生汤_汤剂
- 复健胶囊_
- 双柏散_外用
- 复脉定胶囊_
- 蝎竭药膏_外用
- 迪银片_
- 八味芍药栀子汤_汤剂
- 复方龙枣汤_汤剂
- 四神丸合中药_外用
- 宣肺脱敏方_颗粒剂
- 透疹止痛方_外用
- 调肝泻火汤_
- 二妙散加味_汤剂
- 自拟中药方_汤剂、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