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伤乐搽剂_酊剂
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医杂志1987,(3):190
|
药物组成 | 血竭、三七、红花、草乌、透骨草、白芷、大黄、冰片等。
|
功效 |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主治 | 软组织损伤,腱鞘炎,网球肘,陈旧性踝扭伤等。亦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擦揉患处,每次2-5ml,日3-5次,一般日用量不应超过20ml,皮下瘀血肿胀严重者,可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
|
用药禁忌 | 外用药,切勿入口。皮肤破伤者禁用。
|
不良反应 | 在临床观察中,个别患者在使用后出现药疹等局部皮肤反应,停药后可自动消失。
|
临床应用 | 治疗软组织损伤423例,息伤乐组323例,其中重度170例,中度125例,轻度28例;正骨水组100例,其中重度39例,中度47例,轻度14例。受伤部位涉及足踝、手、腕、膝及关节及其它部位,两组受伤部位一致。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能力恢复到伤前水平;有效: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残留某种痛苦或不适;无效:症状无好转或恶化者。结果:息伤乐组显效189例,占58.5%;有效123例,占38.1%;无效11例,占3.4%。正骨水组显效17例,占17.0%;有效75例,占75%;无效8例,占8%。息伤乐组平均用药5.36±2.27日,正骨水组为5.24±2.52日,且息伤乐组不同病情患者的疗效与正骨水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抗渗出,促吸收和镇痛等作用。 1.抗渗出;以息伤乐外涂给药,能显著抑制巴豆油引起小鼠耳廊的肿胀;能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对抗琼脂皮下注射小鼠足跖所引起足肿胀的形成,抑制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在所用剂量(0.062-0.25ml)范围内,具有明显的量效相关。 2.促吸收:以琼脂致炎小鼠足跖后1小时,当肿胀已开始形成,再涂抹给息伤乐,肿胀率不仅未再增加,且较给药前明显降低,提示它能控制炎性肿胀的发展。致炎后3小时,当炎性肿胀高峰时外用息伤乐,消肿作用迅速,给药后1小时肿胀率消退达60%,消退时间比对照组提前8小时。 3.镇痛:息伤乐局部外用,能使小鼠热板法疼痛反应的潜伏期明显延长,作用持续6小时以上.局部涂抹给药,能提高小鼠尾根部加压刺激引起疼痛的耐受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
毒性试验 | 安全性:对家兔或豚鼠局部皮肤连续多次或1日8次,连续7日涂抹药液,局部皮肤均未见充血、水肿、渗出、皮疹等刺激性反应。按Draige法进行过敏试验,息伤乐不引起豚鼠的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备注 |
近期更新
- 导气合剂_合剂
- 聪脑汤_汤剂
- 还精方_
- 自拟中药外洗方_汤剂
- 防风通圣散_
- 中药清胰汤_汤剂
- 化湿降糖饮_汤剂
- 通窍活血汤加减_汤剂
- 补中益气汤_
- 复方枣仁胶囊_胶囊
- 自拟中药方_外用
- 骨复生胶囊_
- 自拟莪参胃炎汤加减方_汤剂
- 小青龙汤_汤剂
- 丹泽饮_汤剂
- 百合固金汤加减_
- 自拟中药方剂_汤剂
- 自拟中药复方_汤剂
- 红元煎_汤剂
- 八正散加味_汤剂
- 自拟中药方_外用
- 宫复安口服液_
- 桂龙咳喘宁胶囊_
- 扶正理气逐瘀汤_
- 自拟中药方_颗粒剂
- 喘宁软胶囊_
- 瓜草红板汤_汤剂
- 自拟中药方_外用
- 癌痛消膏_
- 补肾清热毒方_
- 调胃消胀汤_汤剂
- 化痰软坚片_
- 化瘀消痞汤_汤剂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方_汤剂
- 妇舒汤_汤剂
- 黄葵胶囊_
- 独活寄生汤_汤剂
- 复健胶囊_
- 双柏散_外用
- 复脉定胶囊_
- 蝎竭药膏_外用
- 迪银片_
- 八味芍药栀子汤_汤剂
- 复方龙枣汤_汤剂
- 四神丸合中药_外用
- 宣肺脱敏方_颗粒剂
- 透疹止痛方_外用
- 调肝泻火汤_
- 二妙散加味_汤剂
- 自拟中药方_汤剂、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