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三白汤_注射剂
别名 | |
处方来源 | 山东中医杂志1990,9(5):27
|
药物组成 | 川芎15-3Og,白芷15g,白芍15-30g,白蒺藜15g,菊花10g,蝉蜕12g,地龙10g,黄芩10g,栀子10g,钩藤15g,甘草6g。
|
功效 | |
主治 | 冠心病、血管性头痛、中心注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用本品80-160mg加5-10%葡萄糖液静滴。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1.冠心病: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诊断为冠心病患者6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用10%葡萄糖200-300ml加盐酸川芎嗪注射液80-120mg(北京第四制药厂出品)。疗程1-2月。对照组用西医常用冠心病治疗药物。疗效按1979年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评判。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有效率及心电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血管性头痛:治疗42例,女35例,男7例;年龄18-59岁;病程30日至21年;脑血流图检查:脑血管扩张24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8例。诊断标准:曾患2次以上反复发作性头痛,除因发热或其它全身性或局灶性病变所致头痛。治疗方法:将川芎嗪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14日为1疗程。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后测脑血流图检查。用药12-28日。疗效标准:治愈:头痛及兼症消失,脑血流图恢复正常,追踪观察半年正常者;好转:头痛及兼症明显改善,脑血流图好转,追踪观察半年,病情稳定者;无效:症状等无改善。结果:治愈38例,好转4例,治愈率为91.48%。 3.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本组46例均为单眼发病,右眼25例,左眼21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25-5O岁;病程14日至3月余。初发37例,复发9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治疗前情况:扩散型32只眼,喷出型14只眼;1个渗漏点21只眼,2个渗漏点17只眼,3个渗漏点8只眼。治疗方法;将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1疗程,3个疗程为限,每个疗程间隔3日。同时常规口服ATP、地巴唑、芦丁。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视力恢复;显效:黄斑水肿及渗出基本吸收或遗留色素沉着,中心反射不见,视力接近5.0或提高5行以上;好转:黄斑区病变部分吸收,视力在4.5以下范围提高1-4行;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结果:治愈43只眼,显效2只眼,好转1只眼。平均治愈时间为2个疗程,随访2年,7个月后复发1例,1年后复发2例,复发率7%。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治愈43只眼中31只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无渗漏(余12例不愿接受造影),显效2只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渗漏明显减弱,好转1只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渗漏轻度减弱[3]。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备注 |
近期更新
- 导气合剂_合剂
- 聪脑汤_汤剂
- 还精方_
- 自拟中药外洗方_汤剂
- 防风通圣散_
- 中药清胰汤_汤剂
- 化湿降糖饮_汤剂
- 通窍活血汤加减_汤剂
- 补中益气汤_
- 复方枣仁胶囊_胶囊
- 自拟中药方_外用
- 骨复生胶囊_
- 自拟莪参胃炎汤加减方_汤剂
- 小青龙汤_汤剂
- 丹泽饮_汤剂
- 百合固金汤加减_
- 自拟中药方剂_汤剂
- 自拟中药复方_汤剂
- 红元煎_汤剂
- 八正散加味_汤剂
- 自拟中药方_外用
- 宫复安口服液_
- 桂龙咳喘宁胶囊_
- 扶正理气逐瘀汤_
- 自拟中药方_颗粒剂
- 喘宁软胶囊_
- 瓜草红板汤_汤剂
- 自拟中药方_外用
- 癌痛消膏_
- 补肾清热毒方_
- 调胃消胀汤_汤剂
- 化痰软坚片_
- 化瘀消痞汤_汤剂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方_汤剂
- 妇舒汤_汤剂
- 黄葵胶囊_
- 独活寄生汤_汤剂
- 复健胶囊_
- 双柏散_外用
- 复脉定胶囊_
- 蝎竭药膏_外用
- 迪银片_
- 八味芍药栀子汤_汤剂
- 复方龙枣汤_汤剂
- 四神丸合中药_外用
- 宣肺脱敏方_颗粒剂
- 透疹止痛方_外用
- 调肝泻火汤_
- 二妙散加味_汤剂
- 自拟中药方_汤剂、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