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避风中医日常养护及药膳

“春风十里不如你”,早春的风远没有你想象中的温柔,它看似可以吹绿大地,但是一样可以吹出很多疾病。《黄帝内经》记载: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意思就是,风为春季的主气,当气候变化异常,六邪发生太过或者来的不是时候,再加上人体本身正气不足,就容易感受风邪而导致风湿、风热、风寒等问题。

春三月,外邪多依附风入侵人体

中医认为,风邪为六淫之首。风邪是诸多外感因素的先导,因而《素问·骨空论》有“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等生动的说法。即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当其太过可使人患病。而且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引起风寒、风热、风湿等问题。

通常风邪为外风和内风两种。外风由自然界风邪侵入而致,内风则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生。春天阳气升发,更易出现肝阳上亢、肝阳化风的情况。实际上,早春的风乍暖还寒,这时候的风很是尖利,夹带有冬天的阴寒,它就像无形的刀剑,很容易伤人。

风邪致病有三大特点

风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风邪常伤人头上部和肌肤,而见汗出、恶风、头痛、颈项僵痛、颜面浮肿等症状。唐梁说,《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春天昼夜温差大,且潮湿多雨,适合病毒、细菌繁殖,加上春天户外运动增多,人们容易出汗而后伤风,出现感冒、头痛等症状。

风邪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

中医认为,如果风邪侵犯关节会导致关节游走性疼痛,好像风行走不定;风邪犯表,蓄积肌肤导致皮肤团片状突起、瘙痒,时起时伏,发无定处,民间形象地称之为“风团”。故《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可以说,过敏性疾病多与风有关,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这些疾病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时多要疏散风邪。

风性主动,致病多动摇不定。

凡眩晕、震颤、四肢抽搐,多属“风胜则动”的病变。春天发热性传染性疾病也比较多,会出现热盛动风的表现,比如惊厥。老年人,特别是素有高血压,平时性子急躁者,春天阳气升发,更容易出现肝阳化风、阴虚风动等内风的发作,出现眩晕、偏瘫等中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