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合花
别名:合欢花,夜香木兰
功效与作用:行气祛瘀;止咳止带。主治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痛;症瘕;跌打损伤;失眠;咳嗽气喘;白带过多。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3~9克。 各家论述 《广东中药》:主治肝郁气痛。《广西药植名录》:驳骨,安五脏。主治跌打,症瘕,妇女白带。
摘录于:《中华本草》
夜合花
拼音名:Ye He Hua
别名:合欢花,夜香木兰。
中药夜合花为木兰科植物夜合花的花。5~6月采摘,晒干。
原形态
夜合花,灌木或小乔木,高2~4米。全株无毛;树皮灰色,小枝绿色,微具棱脊。叶互生;叶柄长5~10毫米;托叶痕达叶柄顶端; 叶片革质,椭圆形,窄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4(-28)cm,宽2~4(-9)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略反卷,网脉稀疏,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稍有波皱,下面淡绿色。花梗向下弯垂,花近球形,直径3~4厘米,夜间极香;花被9片,外轮3片,白色带绿,长约2厘米,内两轮白色,长3~4厘米;雄蕊多数,长4~6毫米,花丝扁平,药室内向开裂;心皮多数,窄卵形,长5~6毫米,柱头短。聚合果长约3厘米,(艹骨)(艹突)果近木质,沿背缝线开裂,顶端有短尖头。种子1~2,外种皮鲜红色,带肉质。花期5~6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
花朵略呈伞形,倒挂钟形或不规则的球形,长2~3厘米,直径1~2厘米,外面暗红色至棕紫色。萼片3片,长倒卵形,长约1.5厘米,宽约8毫米,两面有颗粒状突起。花瓣6片,倒卵形,卷缩,外列3片较大,长约2厘米,宽约1.2厘米,外表面基部显颗粒状突起,内表面光滑。质厚,坚脆。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呈莲座状。雌蕊心皮7~8个,离生,心皮狭长棱状,紫褐色或棕褐色,有小瘤状体。留存的花柄黑褐色。气极,芳香,味淡。以花朵完整,芳香气浓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温。
功效与作用
行气祛瘀;止咳止带。主治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痛;症瘕;跌打损伤;失眠;咳嗽气喘;白带过多。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9克。
各家论述
- 《广东中药》:主治肝郁气痛。
- 《广西药植名录》:驳骨,安五脏。主治跌打,症瘕,妇女白带。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