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花_蒙药名:浩宁-尼敦-其其格
汉语拼音 | Zi wam hua
|
蒙药名 | 浩宁-尼敦-其其格
|
别名 | 鲁格米格-莫德格,呼和-阿扎格,呼仍-温都素,敖登-其其格
|
考证 |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生于岩间草坪,茎紫色,纤细,叶无脉纹,蓝灰色,椭圆形,边缘花蓝色,中间花黄色,如绵羊眼珠,味苦。”《无误蒙药鉴》载:“……茎褐色,弯曲,叶全缘,蓝灰色,不分枝,花瓣蓝色,花心黄色,像绵羊眼珠。”并附植物形态图2幅。上述植物生境、形态及附图与蒙医所认用的紫花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鲁格米格-莫德格即浩宁-尼敦-其其格(紫菀花)。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紫菀的花。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紫菀 Aster tataricus 1.f.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根茎短,簇生多数细报,外皮灰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有沟槽。根生叶丛生,开花时脱落;叶片匙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0~40cm,宽6~12cm,先端钝,基部渐狭,延成长翼状的叶柄,边缘具锐齿,两面疏生小刚毛;茎生叶互生,几无柄,叶片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8~35cm,宽5~10cm,先端锐尖,常带小尖头,中部以下渐狭缩成一狭长基部。头状花序多数,伞房状排列,直径2.5~3.5cm,有长梗,梗上密被刚毛;总苞半球形,苞片3列,长圆状披针形,绿色微带紫;舌状花带蓝紫色,单性,花冠长15~18mm,先端3浅裂,基部呈管状,花枝1枚,柱头2叉;管状花黄色,长约6mm,先端5浅裂,雄蕊5,花药细长,聚合,包围柱;子房下位,柱头2叉。瘦果扁平,一侧弯曲,长3mm,被短毛;冠毛白色或褐色,较瘦果长3~4倍。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于低山阴坡湿地或河边草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河北、安徽等地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开花时采摘,除去苞片,阴干。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微苦,性平。效钝、柔。
|
功效 | 杀黏,清热,解毒,燥脓血,消肿。
|
主治 | 主治疫热,天花,麻疹,猩红热。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治疫热症 紫菀花50g,北紫堇、金腰子各25g,酸模、塔黄各20g,诃子40g,细辛、多叶棘豆、卷丝苦苣苔各15g。制成水丸。每次2~3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蒙药志》纳德棍召木哲得丸)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
蒙药名出处 | 《认药白晶鉴》、《内蒙古中草药》、《内蒙古植物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
上一篇:黄矾_蒙药名:协日-白邦
下一篇:蛤蟆肉_蒙药名:莫勒黑音-玛哈
近期更新
- 藁本_蒙药名:哈日-巴拉其日嘎纳
- 胡椒_蒙药名:胡珠
- 松节_蒙药名:那日森-格树
- 砂生槐子_蒙药名:伊日盖音-乌热
- 槲寄生_蒙药名:毛敦-苏格苏日
- 并头黄芩_蒙药名:敖古塔那-其其格
- 椭圆叶花锚_蒙药名:昭邦利格-章古图-地格达
- 三七_蒙药名:冈淖尔-乌布斯
- 宽苞棘豆_蒙药名:查干-萨日达玛
- 大黄_蒙药名:格秀讷
- 益母草_蒙药名:都尔布勒吉-乌布斯
- 豪猪刺_蒙药名:邵格-札拉
- 松萝_蒙药名:阿拉坦-乌塔斯-乌布斯
- 大瓣铁线莲_蒙药名:哈日-特木尔-敖日阳古
- 柿子_蒙药名:沙布塔拉
- 紫茉莉_蒙药名:宝如-茉勒热格-其其格
- 多叶棘豆_蒙药名:那布其日哈格-奥日道扎
- 囊距翠雀花_蒙药名:奥塔利格-毕日-其其格
- 刺猬刺_蒙药名:札拉音-乌苏
- 白豆蔻_蒙药名:查干-苏格木勒
- 甘松_蒙药名:乌奴日图-呼吉
- 缬草_蒙药名:珠勒根-呼吉
- 北沙参_蒙药名:查干-扫日劳
- 草果_蒙药名:嘎古拉
- 黄芪_蒙药名:混其日
- 白石脂_蒙药名:查干-莫勒黑-朝鲁
- 轻粉_蒙药名:查干-雄胡
- 地锦草_蒙药名:马拉干-札拉-乌布斯
- 木腰子_蒙药名:额力根-芍沙
- 毛诃子_蒙药名:乌苏图-阿茹拉
- 黑蕊虎耳草_蒙药名:格日勒图-乌布斯
- 茜草_蒙药名:玛日依纳
- 曼陀罗子_蒙药名:达杜拉
- 唐松草_蒙药名:查森-其其格
- 地榆_蒙药名:呼仍-图如
- 珍珠_蒙药名:扫布德
- 蓖麻子_蒙药名:阿拉格-麻吉
- 马勃_蒙药名:都力-莫古
- 升麻_蒙药名:扎佰-乌布斯
- 猪牙皂_蒙药名:孙道-宝日楚格
- 石决明_蒙药名:黑苏嘎
- 狐肺_蒙药名:乌讷根-奥西格
- 石化_蒙药名:哈敦-哈格
- 马钱子_蒙药名:浑齐勒
- 水金凤_蒙药名:札乃-哈玛尔-其其格
- 香薷_蒙药名:协日-吉如格巴
- 泡囊草_蒙药名:混-浩日素
- 铜绿_蒙药名:吉森-吉卜
- 黄连_蒙药名:协日-洪连
- 钩藤_蒙药名:嘎日迪音-浩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