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_蒙药名:勃钦-苏勒
汉语拼音 | Gucui bu
|
蒙药名 | 勃钦-苏勒
|
别名 | 勃丈热拉勒,勃哲热拉勒,查日森-奥依莫
|
考证 | 本品载于《认药学》。《无误蒙药鉴》中注明其汉名为骨碎补,并附图1幅。《认药学》称:“生于槲树林间,故称其为勃丈热拉勒。”据蒙医药文献记载及蒙医沿用经验认定勃丈热拉勒即勃钦-苏勒(骨碎补)。
|
中药材基原 | 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的根茎。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槲蕨Drynaria frtunei(Kunze)J.Sm。
附生草本,高20~40cm。根状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密被棕黄色、线状凿形鳞片。叶二型;营养叶厚革质,红棕色或灰褐色,卵形,无柄,长5~6.5cm,宽4~5.5cm,边缘羽状浅裂,很像槲树叶;孢子叶绿色,具短柄,柄有翅,叶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0~37cm,宽8~18cm,羽状深裂,羽片6~15对,广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10cm,宽1.5~2.5cm,先端急尖或钝,边缘常有不规则的浅波状齿,基部2~3对羽片缩成耳状,两面均无毛,叶脉显著,细脉连成4~5行长方形网眼。孢子囊群圆形,黄褐色,在中脉两侧各排列成2~4行,每个长方形的叶脉网眼中着生1枚;元囊群盖。
附生于树上、山林石壁上或墙上。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中华槲蕨 Drynaria baronii(Christ)Diels
附生草本,高20~50cm。根状茎密被棕色有亮光的披针状钻形鳞片。叶二型;营养叶稀少,红棕色,无柄,短圆披针形,长9~10 cm,宽4~9cm,羽状深裂,裂片长圆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2~4.5cm,宽0.8~1.3cm,先端钝或急尖,下部裂片缩短,上面被毛,下面无毛;孢子叶绿色,县长柄,栖淡棕红色,有狭翅,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0cm,宽 6.5~13cm,羽状深裂几达中轴,羽片14~25对,长圆形或广线状披针形,宽1~1.4cm,先端钝圆或急尖,下部羽片缩短或成耳状,叶片两面均疏被短毛,叶脉显著联结成网状,有内藏细脉。孢子囊群圆形,直径约 2.5mm,黄棕色,在中脉两侧各排列成一行;无囊群盖。
生于高山地带的岩石上或树上。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冬、春季采挖,除去叶片及泥沙,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1)槲蕨 根茎呈扁平长条状,略弯曲或扭曲。多分枝,长4~20cm,宽1~2cm,厚2~5mm。表面密被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鳞片已脱落,表面呈淡棕色至暗棕色;两侧及上面具突起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下面残留短的须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维管束小点排列成环状。气微弱,味淡、微涩。
(2)中华蕨 根茎较平直而细长,长5~17cm,宽0.6~1cm,分枝少。表面黄色至淡棕色。质较硬,断面黄色。
均以条粗大、色棕、毛茸少者为佳。
|
化学成分 | 根茎含柚皮苷(naringin)[1],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cydoardenyl acetate),四环三萜类成分[1]。
|
药理作用 | 1.对骨骼的影响 骨碎补水煎剂灌胃,能改善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细胞功能,推迟细胞退行性变,降低骨性关节病变率,发病时间推迟,发病程度减轻[1,2]。骨碎补具有促进骨对钙的吸收作用,同时提高血钙和血磷的水平,有利于骨钙化和骨质的形成[3]。能显著抑制醋酸可的松引起的骨丢失,防治激素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4]。 2.降血脂作用 骨碎补注射液肌内注射,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家兔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升高,并能防治主动脉壁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5]。 3.抗损伤 给豚鼠肌内注射骨碎补注射液可对抗和抑制链霉素引起的耳蜗毛细胞损伤[6]。 4.抑菌作用 骨碎扑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也有抑制作用[7]。 5.其他作用 骨碎补柚皮苷有明显镇静、镇痛作用,并能增强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8];与异戊巴比妥钠合用反使动物睡眠时间缩短,可能骨碎补有激活肝药酶作用[9]。骨碎补双红黄酮苷能增强家兔心肌收缩力[10]。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苦、微甘,性凉。效钝、重。
|
功效 | 清热,解毒,止血,愈伤。
|
主治 | 主治肉食中毒,配制毒中毒,肾热,创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治配制毒中毒 黄芩、水牛角浓缩粉、牛黄、诃子、肉豆蔻、黄花黄芩、姜黄、褐紫乌头、山刺玫果、水柏枝、骨碎补、沉香、白糖各等量。制成散剂。每次.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蒙药志》十三味黄芩散)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一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0
(2)田中靖子,等.生药学杂志(日),1978,32(4):26O
药理
(1)赵湘洪,等.中药通报,1987,12(1O):617
(2)丁继华,等.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89,5(3):3
(3)王志儒,等.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0,(3):13
(4)马克昌,等.第二届全国医学生化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下册).广州,1991.765
(5)王维信,等.中医杂志,1980,21(12)
|
蒙药名出处 | 《认药学》、《蒙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
上一篇:花锚_蒙药名:西依热-地格达
下一篇:小豆蔻_蒙药名:吉吉格-苏格木勒
近期更新
- 藁本_蒙药名:哈日-巴拉其日嘎纳
- 胡椒_蒙药名:胡珠
- 松节_蒙药名:那日森-格树
- 砂生槐子_蒙药名:伊日盖音-乌热
- 槲寄生_蒙药名:毛敦-苏格苏日
- 并头黄芩_蒙药名:敖古塔那-其其格
- 椭圆叶花锚_蒙药名:昭邦利格-章古图-地格达
- 三七_蒙药名:冈淖尔-乌布斯
- 宽苞棘豆_蒙药名:查干-萨日达玛
- 大黄_蒙药名:格秀讷
- 益母草_蒙药名:都尔布勒吉-乌布斯
- 豪猪刺_蒙药名:邵格-札拉
- 松萝_蒙药名:阿拉坦-乌塔斯-乌布斯
- 大瓣铁线莲_蒙药名:哈日-特木尔-敖日阳古
- 柿子_蒙药名:沙布塔拉
- 紫茉莉_蒙药名:宝如-茉勒热格-其其格
- 多叶棘豆_蒙药名:那布其日哈格-奥日道扎
- 囊距翠雀花_蒙药名:奥塔利格-毕日-其其格
- 刺猬刺_蒙药名:札拉音-乌苏
- 白豆蔻_蒙药名:查干-苏格木勒
- 甘松_蒙药名:乌奴日图-呼吉
- 缬草_蒙药名:珠勒根-呼吉
- 北沙参_蒙药名:查干-扫日劳
- 草果_蒙药名:嘎古拉
- 黄芪_蒙药名:混其日
- 白石脂_蒙药名:查干-莫勒黑-朝鲁
- 轻粉_蒙药名:查干-雄胡
- 地锦草_蒙药名:马拉干-札拉-乌布斯
- 木腰子_蒙药名:额力根-芍沙
- 毛诃子_蒙药名:乌苏图-阿茹拉
- 黑蕊虎耳草_蒙药名:格日勒图-乌布斯
- 茜草_蒙药名:玛日依纳
- 曼陀罗子_蒙药名:达杜拉
- 唐松草_蒙药名:查森-其其格
- 地榆_蒙药名:呼仍-图如
- 珍珠_蒙药名:扫布德
- 蓖麻子_蒙药名:阿拉格-麻吉
- 马勃_蒙药名:都力-莫古
- 升麻_蒙药名:扎佰-乌布斯
- 猪牙皂_蒙药名:孙道-宝日楚格
- 石决明_蒙药名:黑苏嘎
- 狐肺_蒙药名:乌讷根-奥西格
- 石化_蒙药名:哈敦-哈格
- 马钱子_蒙药名:浑齐勒
- 水金凤_蒙药名:札乃-哈玛尔-其其格
- 香薷_蒙药名:协日-吉如格巴
- 泡囊草_蒙药名:混-浩日素
- 铜绿_蒙药名:吉森-吉卜
- 黄连_蒙药名:协日-洪连
- 钩藤_蒙药名:嘎日迪音-浩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