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枣_蒙药名:珠如很-芍沙
汉语拼音 | Guang zao
|
蒙药名 | 珠如很-芍沙
|
别名 | 宁芍沙,珠如很-查巴嘎
|
考证 |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生于峡谷等地,叶厚,开白花的一种大树之果实。”《无误蒙药鉴》载:“生于温暖峡谷及其附近林间,树大,叶厚,开秀丽的白花,果实色黑,果核心形且具五眼。”并附果实图2幅。上述植物生境、形态特征及药材图,与蒙医所沿用的广枣的形态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宁芍沙即珠如很-芍沙(广枣)。
|
中药材基原 | 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果实。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南酸枣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nt et Hill
落叶乔木,高7~18m。茎直,树皮灰褐色,纵裂,枝紫黑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7~15,对生,斜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4~10cm,宽2~4.5cm,先端长尖或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叶腋有时具丛毛;小叶柄长3~5mm,顶端的一片长10~15mm。花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淡紫,直径3~4mm,成聚伞状圆锥花序;雌花较大,单生于上部叶腋,具梗;萼杯状,钝5裂;花瓣5;雄蕊10,花丝基部与10裂的花盘黏合,在假两性花中的约与花瓣等长,在雄花中的突出;子房上位,5室,每室有下垂之胚珠1颗,花柱5,分离。浆果椭圆形或卵形长2~3cm,宽1.4~2.5cm,成熟时黄色;核坚硬,近先端有4~5个显明的眼点。花期3~5月,果期8~10月
常见于树林中。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8~10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果实呈椭圆形或近卵形,长2~3cm,直径1.4~2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略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皱格。基部有果柄痕。果肉薄,褐色,质硬而脆。果核近卵形,黄棕色或红棕色,顶端有5个(偶有4或6个)长圆形小孔,横截面可见中央分隔成5室,每室有种子1粒。种子长圆形,略扁微弯,棕色或红棕色,腹侧近中部有深色长圆形种脐;种皮光滑,膜质;种仁黄白色,富油性。气无,果肉味酸微甜。
以个大、肉厚、色黑褐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①外果皮表皮细胞1列。细胞矩圆形,外被较厚的角质层,厚约12μm;其内为厚角细胞5~10层,腔内含黄色团块状物。②中果皮散有大形裂隙及分泌腔;外侧薄壁细胞常含有淀粉团块,淀粉粒极细小,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内侧薄壁细胞常含有圆形或卵形淀粉植。③内果皮由纵横交织的纤维束构成,并有少量石细胞群;部分内果皮向内延伸将子房分隔成5室,室壁主为石细胞。④种皮表皮为类圆形细胞,腔内含黄色物质;其内为营养层薄壁细胞,壁多破裂,内含脂肪油。⑤胚乳与子叶间有黏液层,两者的薄壁细胞含大量脂肪油。
粉末特征:棕黄色。①外果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角形或类圆形,细胞内含黄棕色色素块,有时可见加厚的角质层纹理。②中果皮薄壁细胞浅黄色,细胞内含丰富的颗粒状物质,偶见簇晶样物质。③内果皮石细胞呈类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27~54(~108)μm,胞腔和纹孔明显,胸腔中常含有黄棕色色素块。④内果皮纤维细胞多成群散在,偶见有细微的维管束组织通过。⑤棕红色色素块众多,呈不规则形。
理化鉴别 (1)取粉末2g,加70%乙醇20m1,加热回流15min,滤过。滤液蒸去乙醇,加乙酸乙酯10ml溶解,滤过。取滤液lm1,置蒸发皿中,蒸干,加硼酸饱和的丙酮溶液与10%枸橼酸丙酮溶液各lm1,显黄色,继续蒸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呈黄绿色荧光;另取滤液lm1,置试管中,蒸干,加甲醇lml溶解后,加三氯化铝试液3~4滴,溶液黄色略加深,点于滤纸上,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2)取粉末1g,加甲醇10m1,加热回流15min,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0.05%的澳酚蓝乙醇溶液,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取粉末20g,用乙醇冷浸过夜,取滤液lm1,加3%碳酸钠溶液1m1,于水浴上加热3~5min,放冷,加入重氮化试剂,则溶液呈紫红色;取滤液lm1,加盐酸羟胺试液及10%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至呈碱性,于水浴上加热至反应完全,冷却,加盐酸酸化,并加入l%三氯化铁试液,混匀,则溶液呈橙红色。(检查香豆素类)
|
化学成分 | 含二氢黄酮类成分及酚酸类成分。二氢黄酮类成分有柚皮素(naringenin)和南酸枣苷(choerospodin)[1]等。酚酸类成分有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acid),3,3-二甲氧基鞣花酸,枸橼酸,对苯二酚及鞣花酸(ellagicacid)[2]。
|
药理作用 | 耐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广枣经现代研究证明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1]。对动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2]。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对抗作用[3],其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尤为明显[4]。所含酚酸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4]。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甘、酸,性平。效腻、重、柔。
1.《认药白晶鉴》:“效温、重、腻、柔。”
2.《金光注释集):“味甘、酸,效温、重、腻。”
|
功效 | 清心热,强心。
|
主治 | 主治心热,心悸,心刺痛,癫狂,昏厥,心赫依、心衰等症。
1.《认药白晶鉴》:“抑心赫依,清心热。”
2.《论说医典》:“清心热。”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心热 檀香、肉豆蔻、广枣各等量。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3次,水煎服。(《后续医典》三味檀香汤)
2.治心赫依热,心刺痛 沉香125g,肉豆蔻、诃子、木香各100g,广枣150g,石膏、木棉花各75g,白云香50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内蒙古蒙成药标准》八味清心沉香散)
3.治心热 红花、石膏、牛黄各10g,肉豆蔻、沉香、广枣、木香各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蒙医方剂学》七味红花散)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吕水镇,等.药学学报,1983,18(3):199
(2)王乃利,等.中草药,1987,18(11):2
药理
(1)李增晞,等.中草药,1984,15(6):25
(2)石山,等.内蒙古药学,1985,(2):11
(3)石山,等.包头医学院学报,1984,(3):45
(4)王乃利,等.中草药,1987,18(11):2
|
蒙药名出处 |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蒙药学》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
上一篇:小豆蔻_蒙药名:吉吉格-苏格木勒
下一篇:当药_蒙药名:毕勒楚图-地格达
近期更新
- 藁本_蒙药名:哈日-巴拉其日嘎纳
- 胡椒_蒙药名:胡珠
- 松节_蒙药名:那日森-格树
- 砂生槐子_蒙药名:伊日盖音-乌热
- 槲寄生_蒙药名:毛敦-苏格苏日
- 并头黄芩_蒙药名:敖古塔那-其其格
- 椭圆叶花锚_蒙药名:昭邦利格-章古图-地格达
- 三七_蒙药名:冈淖尔-乌布斯
- 宽苞棘豆_蒙药名:查干-萨日达玛
- 大黄_蒙药名:格秀讷
- 益母草_蒙药名:都尔布勒吉-乌布斯
- 豪猪刺_蒙药名:邵格-札拉
- 松萝_蒙药名:阿拉坦-乌塔斯-乌布斯
- 大瓣铁线莲_蒙药名:哈日-特木尔-敖日阳古
- 柿子_蒙药名:沙布塔拉
- 紫茉莉_蒙药名:宝如-茉勒热格-其其格
- 多叶棘豆_蒙药名:那布其日哈格-奥日道扎
- 囊距翠雀花_蒙药名:奥塔利格-毕日-其其格
- 刺猬刺_蒙药名:札拉音-乌苏
- 白豆蔻_蒙药名:查干-苏格木勒
- 甘松_蒙药名:乌奴日图-呼吉
- 缬草_蒙药名:珠勒根-呼吉
- 北沙参_蒙药名:查干-扫日劳
- 草果_蒙药名:嘎古拉
- 黄芪_蒙药名:混其日
- 白石脂_蒙药名:查干-莫勒黑-朝鲁
- 轻粉_蒙药名:查干-雄胡
- 地锦草_蒙药名:马拉干-札拉-乌布斯
- 木腰子_蒙药名:额力根-芍沙
- 毛诃子_蒙药名:乌苏图-阿茹拉
- 黑蕊虎耳草_蒙药名:格日勒图-乌布斯
- 茜草_蒙药名:玛日依纳
- 曼陀罗子_蒙药名:达杜拉
- 唐松草_蒙药名:查森-其其格
- 地榆_蒙药名:呼仍-图如
- 珍珠_蒙药名:扫布德
- 蓖麻子_蒙药名:阿拉格-麻吉
- 马勃_蒙药名:都力-莫古
- 升麻_蒙药名:扎佰-乌布斯
- 猪牙皂_蒙药名:孙道-宝日楚格
- 石决明_蒙药名:黑苏嘎
- 狐肺_蒙药名:乌讷根-奥西格
- 石化_蒙药名:哈敦-哈格
- 马钱子_蒙药名:浑齐勒
- 水金凤_蒙药名:札乃-哈玛尔-其其格
- 香薷_蒙药名:协日-吉如格巴
- 泡囊草_蒙药名:混-浩日素
- 铜绿_蒙药名:吉森-吉卜
- 黄连_蒙药名:协日-洪连
- 钩藤_蒙药名:嘎日迪音-浩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