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紫堇_蒙药名:浩日海-其其格
汉语拼音 | Bei zi jin
|
蒙药名 | 浩日海-其其格
|
别名 | 东日色勒瓦,楚杜木-敖格嘎尔,西伯林-萨巴拉嘎那
|
考证 |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内称:“茎细长,中空,叶细厚,常潮湿,种子形如茴香,黑色。其中花蓝色带斑纹者为幼孔雀;花黄色带斑纹者为达嘎日或东口色勒瓦。”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形态及附图特征与蒙医所认用的北紫堇的形态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东日色勒瓦即浩日海-其其格(北紫堇)。
|
中药材基原 | 为罂粟科植物北紫堇的全草。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北紫堇Corydalissibirica(1.f.)Pers.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纤细,直立或斜升,高10~30cm,有分枝,具纵棱。叶灰绿色,具细长的叶柄,叶片轮廓卵形,长2~4cm,宽1.5~3.5cm,二回三出现状全裂,一回全裂片具叶柄,轮廊卵形或宽卵形,二回全裂片轮廓常倒卵形,常三出深裂,最终小裂片倒披针形或矩圆形,长3~8mm,宽1~3mm。总状花序短缩,有少数花;苞片披针形或条形,与花梗等长或稍长;花瓣黄色,外轮上面1片连距长约6mm,背面有龙骨状突起,边缘细波状,距圆筒形,长约3mm,直径约1.5mm,末端钝圆,下面1片近楔形,长约3mm,先端具短尖,内轮2花瓣顶端靠合,长约3mm,瓣片近矩圆形,具长爪。蒴果倒披针形或矩圆形,长6~10mm,宽2~4mm,扁平,顶端圆形,具长约1.5mm的宿存花柱,基部楔形;果梗长3~4mm,下垂。种子肾状扁球形,亮黑色,平滑,直径约1.5mm。花、果期6~8月。
生于林下、沟谷溪边。分布于东北、内蒙古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收,阴干。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苦,性凉。
|
功效 | 清热,平协日,愈伤,消肿。
|
主治 | 主治隐伏热,协日热,血热,瘟疫,烧伤等症。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治血热,疫热,创伤 党参75g,手参、诃子各3.5g,决明子40g,文冠木、栀子、瞿麦各30g,黑云香25g,草乌(制)150g,五灵脂、北紫堇各5g,石菖蒲10g,白云香、苘麻子、苦参、木香各35g,川楝子40g,麝香2.5g。制成水丸。每次1~3g,每日1次,晚睡前温开水送服。孕妇禁服,老弱婴幼儿慎服。(《医法海鉴》十八味党参丸)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
蒙药名出处 |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蒙药学》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
上一篇:疗齿草_蒙药名:宝如-巴沙嘎
下一篇:大托叶云实_蒙药名:桌冷-乌热
近期更新
- 藁本_蒙药名:哈日-巴拉其日嘎纳
- 胡椒_蒙药名:胡珠
- 松节_蒙药名:那日森-格树
- 砂生槐子_蒙药名:伊日盖音-乌热
- 槲寄生_蒙药名:毛敦-苏格苏日
- 并头黄芩_蒙药名:敖古塔那-其其格
- 椭圆叶花锚_蒙药名:昭邦利格-章古图-地格达
- 三七_蒙药名:冈淖尔-乌布斯
- 宽苞棘豆_蒙药名:查干-萨日达玛
- 大黄_蒙药名:格秀讷
- 益母草_蒙药名:都尔布勒吉-乌布斯
- 豪猪刺_蒙药名:邵格-札拉
- 松萝_蒙药名:阿拉坦-乌塔斯-乌布斯
- 大瓣铁线莲_蒙药名:哈日-特木尔-敖日阳古
- 柿子_蒙药名:沙布塔拉
- 紫茉莉_蒙药名:宝如-茉勒热格-其其格
- 多叶棘豆_蒙药名:那布其日哈格-奥日道扎
- 囊距翠雀花_蒙药名:奥塔利格-毕日-其其格
- 刺猬刺_蒙药名:札拉音-乌苏
- 白豆蔻_蒙药名:查干-苏格木勒
- 甘松_蒙药名:乌奴日图-呼吉
- 缬草_蒙药名:珠勒根-呼吉
- 北沙参_蒙药名:查干-扫日劳
- 草果_蒙药名:嘎古拉
- 黄芪_蒙药名:混其日
- 白石脂_蒙药名:查干-莫勒黑-朝鲁
- 轻粉_蒙药名:查干-雄胡
- 地锦草_蒙药名:马拉干-札拉-乌布斯
- 木腰子_蒙药名:额力根-芍沙
- 毛诃子_蒙药名:乌苏图-阿茹拉
- 黑蕊虎耳草_蒙药名:格日勒图-乌布斯
- 茜草_蒙药名:玛日依纳
- 曼陀罗子_蒙药名:达杜拉
- 唐松草_蒙药名:查森-其其格
- 地榆_蒙药名:呼仍-图如
- 珍珠_蒙药名:扫布德
- 蓖麻子_蒙药名:阿拉格-麻吉
- 马勃_蒙药名:都力-莫古
- 升麻_蒙药名:扎佰-乌布斯
- 猪牙皂_蒙药名:孙道-宝日楚格
- 石决明_蒙药名:黑苏嘎
- 狐肺_蒙药名:乌讷根-奥西格
- 石化_蒙药名:哈敦-哈格
- 马钱子_蒙药名:浑齐勒
- 水金凤_蒙药名:札乃-哈玛尔-其其格
- 香薷_蒙药名:协日-吉如格巴
- 泡囊草_蒙药名:混-浩日素
- 铜绿_蒙药名:吉森-吉卜
- 黄连_蒙药名:协日-洪连
- 钩藤_蒙药名:嘎日迪音-浩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