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爵床_苗药名:豆你牛

汉语拼音
Juechuang
苗药名
豆你牛
苗药拼音
det nix nied
别名
六角仙,山苏麻,焦梅术,假辣椒,狗尾草,细路边青,节节寒草
中药材基原
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全草。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L. )Nees 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60cm。茎柔弱,基部呈匍匐状,茎方形,被灰白色细柔毛,节稍膨大。叶对生;柄长5~10cm;叶片卵形、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2~6cm,宽1~2cm,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叶脉明显,两面均背短柔毛。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圆柱形,长1~4cm,密生多数小花;苞片2;萼4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边缘白色,薄膜状,外面密被粉硬毛;花淡红色或紫色,二唇形;雄蕊2,伸出花冠外,药室不等大,被毛,下面的药室有距;雌蕊1,子房卵形,2室,被毛,花柱丝状。蒴果线形,长约6mm,被毛。具种子4颗,下部实心似柄,种子表面有瘤状皱纹。花期8~11月,果期10~11月。 生于旷野草地、路旁、水沟边较阴湿处。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喜暖湿性的气候,不耐严寒,忌盐碱地,宜选肥沃、疏松的砂壤土种植。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北方多用条播,南方用穴括。条播作平畦,在上按3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土0.5cm左右,保持土壤湿润,10~30天可出苗。当苗高7~10cm时,司按10cm株距定苗。穴播,在整好的地上,按窝距25cm左右开穴,要求穴浅、土细、底平,将种子拌成种子灰,匀撒穴内,每1hm2用种子7.5kg左右,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左右可出苗。 田间管理:苗出齐后施清淡人畜粪水提苗,苗高10cm可匀苗补苗,每穴留壮苗4~5株,生长期注意中耕、除草,追施两次肥,促使多分校,提高产量。 病虫害防治:虫害有地老虎,可人工捕杀或用化学试剂防治。
采收加工
8~9月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10~60cm。根细而弯曲。茎具纵横,直径2~4mm,基部节上常有不定根;表面黄褐色,被毛,节膨大成膝状;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白色的髓。叶对生,具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及手叶缘有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及宿存花萼均被粗毛;偶见花冠,淡红色。蒴果棒状,长约6mm。种子4颗,黑褐色,扁三角形。气微,味淡。 以茎叶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含钟乳体细胞较多,棱形,稍弯曲,两端渐尖或钝圆,长200~800μm,直径33~43μm,柄短,单细胞;非腺毛2~5细胞,长230~700μm,基部直径约60μm,表面有角质条纹,有的可见疣状突起。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含钟乳体细胞较小,长200~500μm,直径11~58μm,气孔密布;腺鳞颇多;非腺毛着生于叶脉几乎叶缘处。
化学成分
爵床全草含爵床脂啶(justicidin)A,山荷叶素(diphyllin),爵床脂啶(justicidin)E,新爵床脂素(neojusticin) A、B、C、D和山萘酚[1]。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爵床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乙型链球菌等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1,2]。
2.抗心律失常作用  爵床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能减少氯仿引起的小鼠室颤的发生率,也能对抗家兔由氯仿-肾上腺素和大鼠由氯化钡及乌头碱引起的心律失常[3]。爵床全草对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新爵床脂素B[4,5]。
性味
味苦,性冷。人热经。 (1)《苗族药物集》:“性冷,味涩,入热经。” (2)《贵州草药》:“性凉,味苦。”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消积,活血止痛。
主治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瘤,疳积,湿热泻痢,疟疾,黄疸,浮肿,小便淋浊,筋骨疼痛,跌仆损伤,痈疽疔疮,湿疹。 (1)《湖南药物志》:“除湿消肿,治口舌生疮,久行脚痛。” (2)《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痢疾,肾炎水肿。” (3)《贵州民间药物》:“治癣,发热多汗。” (4)《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活血。” (5)《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服治胃溃疡,捣服治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或研末。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汤洗浴。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禁服。
附方
1.治口舌生疮爵床120g,水煎服。(《湖南药物治》) 2.治钩端螺旋体病鲜节节寒草250g,捣烂,敷腓肠肌。(《云南中草药》) 3.治癣爵床叶、野青菜各15g,混合捣绒,取汁熬浓后,搽在癣上,1日3次。 4.治跌打损伤爵床叶、鲜辣蓼各等份,捣烂敷伤处。(3~4方选自《贵州草药》)
制剂
参考文献
苗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参考
《中华本草》苗药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