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中医理论“七情”导致疾病

中医理论体系非常强调 “七情”导致疾病。认为现代人得病主要来源就是两个,一个是“七情”过极,一个是 “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度。那么七情具体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喜是伴随愿望实现、紧张情绪解除时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情绪研究认为:快乐是指盼望的目的达到、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愿望实现是喜的来源。机体的脏腑精气充盛,气血和调,生命状态良好,则感受敏锐且对生活期待高,易于对愿望实现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并感受到心身的喜悦。喜的情绪体验的关键特征是紧张的解除和轻松、愉快的体验。

怒是由于愿望受阻、行为受挫而致的紧张情绪的体验。怒与其他情绪不同,单纯体内气血冲逆足以导致怒的产生。因此,机体气血亢逆的内在变化,外界因素阻碍个体愿望实现,是导致怒产生的基本条件。

忧是对所面临问题的解决看不到头绪,心情低沉并伴有自卑的复合情绪状态。其情绪范围较广,包括从轻微的、一时性的忧郁体验到较严重的难以自行恢复的忧郁状态。一般轻者日忧,中度者称为忧郁,重度忧郁则称为郁症。忧郁以情绪低落、兴趣减低甚或丧失为特征,机体活动水平也处于低下状态,故伴有性欲低下、活动减少等相应表现。

思是对所思问题不解,事情未决,思虑担忧的复合情绪状态,通常称为忧思。思虑与忧郁相近,均有脏腑精气不足的内在因素及情绪低落的特征。但思虑尚伴有轻微焦虑,即对所面临的环境感到压力、所考虑的问题感到担忧的心理负担,其思维是正常的、活跃的。而忧郁不同,其思维以迟钝呆滞为显著特点。

悲是指人失去所爱之人或物,及所追求的愿望破灭时的情绪体验。悲有程度的不同,轻微日难过,稍重可谓悲伤,再甚则日哀痛。产生悲的外界原因是失去所珍重的人或物和所追求的愿望的破灭,内在因素则是个体的脏气虚衰。悲与喜具有对立属性,表现在对社会事件的满足与破灭、脏腑精气的亏虚与充实两个层面上。

恐指遇到危险而又无力应付而引发的惧怕不安的情绪体验。恐产生的外在因素是面临威胁而又无能为力,这是导致恐惧的关键原因。另外,看到或听到恐怖情景,即使并非亲身经历也能产生恐的情绪体验。恐的内在因素主要为脏腑精气亏虚。

惊指突然遭受意料之外的事件而引发的紧张惊骇的情绪体验。产生惊的关键是意外之事不期而至。惊虽多由外发,但常伴随其他情绪体验,以复合情绪状态存在。如因已盼望之事不期而至产生的惊喜,突遇险情而险未至的惊吓,遭受不测风云而前景未卜时的惊恐等。恐和惊不同,体验较单纯,主要为惧怕不安,伴随逃脱的企图行为,而惊可伴喜亦可伴恐。

除了这七情外,爱与恨、自豪与羞涩、尊严与蔑视等,也是常见的情志表现,任何一种情绪的过度表现都会作用人体改变人体能量传递和表达系统,由于能量守恒,必然形成局部能量的过度表达和其他区域的能量不足,能量过度表达区域的抑制效应,是形成“伏火”的中医认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