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内经中奇恒之府的概念

  《素问·五脏别论》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提出了奇恒之府的概念。奇恒之府理论在《内经》中仅见此篇,但这一理论在藏象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著名内经研究专家王洪图《内经选读》认为:“根据藏象学说的特点,所谓‘五脏’是指以肝心脾肺肾为中心,广泛联系六腑及全身组织器官而构成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其中骨、髓、脑属于肾;脉属于心;女子胞隶于肝肾;肌肉属脾;筋属于肝;皮毛属于肺。那么,为何又单提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为‘奇恒之府’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此六者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不能和肌肉、皮毛、筋膜等同样看待之故。这一点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得很清楚”。

  奇恒之府的功能特点是“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如脑藏脑髓,骨藏骨髓,脉藏血液,胆藏胆汁,女子胞藏有精血,可孕育胎儿。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胆,胆与肝相表里,故在六腑之列;而其所藏胆汁,属人体精气,且又名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具有“五神脏”功能特点,又与一般腑不同,故又归于奇恒之府。

  那么到底何谓“奇恒之府”?高世栻《素问直解》云:“奇,异也。恒,常也。言异于常腑也”。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之所以称为奇恒之府,历代解释主要有二:一者,张介宾《类经》云:“凡此六者,原非六腑之数,以其藏蓄阴精,故曰地气所生,皆称谓腑”。指出此六者功能上有异于一般的六腑,故为奇恒之府。二者,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注:“其脏为奇,无所与偶,而至有恒不变,名曰奇恒之府”。因奇恒之府无表里配偶关系,故谓之奇。所以著名内经研究专家程士德《内经》(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云:“此六者之所以称为奇恒之府,主要是由其结构性能所决定的。在性能上,它们属阴象地,主藏蓄阴精,与五脏之性能近似;在形态上,它们则与六腑之形态相似;且脏与腑之间有表里配偶关系,而它们却没有。因此,既与一般的脏和腑有相似之处,又异于一般的脏腑,故称‘奇恒之府’”。就《内经》而言,脏与传化之腑的功能差别是很明显的,脏以藏精气神为主,腑以传化水谷为主,故脏满而不实,腑实而不满;腑既然可以传送水谷、水液等有形物质,则其形态必然中空,否则就不可能有传泻的功能。正如《素问·五脏别论》所云:“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内经》对腑的形态尤其是对胃、大肠、小肠等的描述较详细,见于《灵枢·肠胃》等篇,故可以认为《内经》对传化之腑的形态认识是基本清楚的,即中空的管状的或囊状的器官。而脏的功能以藏精气神为主,故满而不实,所藏之物无形,正如吴崑《素问吴注》所云:“精气妙神用于无迹,故满而不实”。因此,脏的形态不宜断言。另外,《内经》对脏的形态描述基本缺如,加之《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是强调从功能角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所以五脏的形态结构到底如何,《内经》也没有说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脏的形态与传化之府的形态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二者的功能截然不同。因此,也就有了功能似脏、形态似腑命曰奇恒之府的说法。正如李国卿主编之《素问疑识》所说:“因为奇恒之府的功能象五脏藏而不泻,其形态象六腑外坚里空,既不同于五脏,又别于六腑,故名奇恒之府”。

  按上述者理解奇恒之府概念,似可以看到这样几点:其一,把奇恒之府的各“腑”与脏腑并列起来,使之属于脏腑之类,就可以把脏腑范围定为:脏、传化之腑、奇恒之府。其二,未把髓、脉、骨等作为脏腑系统的一个要素来看待,一方面可能是用来说明此六者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特殊与重要,不能和其他要素同样看待,但也可能是当时脏腑系统尚未建立之故。而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些。其三,从提出奇恒之府的《素问·五脏别论》欲以藏、泻来区分脏、腑来看,说明当时脏腑的概念还较混乱,正如该篇开始所言:“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

  故而有理由认为,奇恒之府概念是当时一派医家欲解决脏腑分类问题而提出的,可能属于脏腑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产物,因而也有一些不甚完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