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营卫运行是睡眠机枢

  《内经》认为营卫之气的阴阳出入、循环运行,是睡眠的机枢所在,营卫运行出入阴阳之分,是魂魄离合的前提。卫气出于阳而寤,魂魄相合而随神外张,若其离也,即病幻觉、神志失常;卫气入于阴而寐,魂魄亦相合而随神内敛,若其离也,即魂不守舍而梦,亦有魄失所主而睡行者。营卫运行是睡眠的机枢所在,体现在人之营卫循环往复运行与昼夜交替周期相应。《内经》有关营卫之气的运行和会合,除《灵枢·营卫生会》外,尚有《灵枢·营气》、《灵枢·五十营》、《灵枢·卫气》、《灵枢·卫气行》等多篇有载,其说法总结如下。

  关于营气的运行。营气运行的主体路线是循十二经脉之顺序运行,始于肺,终于肝,复还于肺。其支别的路线则是从足厥阴别出,循督脉,过任脉,复入于手太阴经,即“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关于卫气的运行。《内经》关于卫气运行的记载,散见于多篇之中。由于卫气为水谷之悍气,不受脉道的约束,所以其运行路线呈现多样化特征。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二者并行。如《灵枢·卫气》所载:“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二是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述,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度。三是卫行脉外,散行于肌肉、皮肤、胸腹、脏腑,如《灵枢·邪客》所云:“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此三种途径,第一种为基本方式,第二、第三种为调节方式,体现了卫气 分布广泛、运行迅速,应激能力强的特点,是完成温煦、卫外等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营卫的会合。营卫的会合可分为营气自会、卫气自会、营卫交会。营气自会指营气的运行始于手太阴,终于足厥阴,而复会于手太阴。营气运行一周在手太阴相会一次,一昼夜相会五十次。卫气自会指卫气昼行于阳,在足太阳会;夜行于阴,在足少阴会。由于足太阳与足少阴互为表里,故每次运行均经历少阴,所以《灵枢·邪客》云:“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营卫交会,其一是指营卫脉内外交会。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在运行中二气相互感应、贯通、交会;其二是指营卫运行五十周次后有一次大的会合,称为大会。《内经》认为营卫大会是在各自运行五十周之后,于夜半子时而会合于手太阴。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嗜睡等病症,《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多卧”。关于《内经》营卫失常与睡眠障碍,分析其病机不外以下二方面。

  一是营卫运行失常。《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可见外邪侵犯,导致卫气运行不能顺利入于阴分,形成夜晚卫强营弱的病理状态,夜晚阳盛,精神亢奋,故不眠。而多卧则是由于卫气久留于阴分,不能出于阳,导致卫气白天不能完全行于阳分所致,《灵枢·大惑论》云:“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涩,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矣”。《素问·逆调论》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虽为阐述胃阳明气逆有喘不能安卧而立,胃阳明之气逆,营卫之运行则会受到影响。由上卫气昼夜运行图可以看出,卫气由阳入阴的最后经脉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而由阴出阳的最后经脉是足太阴脾经,因此提倡对失眠多卧均应紧紧抓住脾胃调治。后世医家延伸其涵义,认为营卫之产生皆与脾胃有关,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均可导致脾胃功能障碍,营卫运行失常,导致昼不精夜不瞑。

  二是营卫虚衰。营卫之气衰少,气血阴阳相对平衡失调,神志不宁也是发生不寐的基本病机。营卫二气有规律的运行,在人体表现为节律性的寤寐交替。由于卫气有振奋神气的作用,所以当卫气行于阳分时,人的精力旺盛,当卫气行于阴分时则表现为精神困倦,而能目瞑安睡。如少壮之人气血盛,营卫运行如常,能昼精夜寐;老衰之体气血衰,营气衰少而卫气乘虚内争,营卫失和,故昼不精,夜不寐。后世医家赞同此观点,并有诸多论述,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大病后不得眠候》云:“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张氏医通·不得卧》也有“不寐有二,有病后虚弱,有年高人血衰不寐”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