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神木
别名:黄松节,松节,茯苓木,茯神心,茯神心木。 中药茯神木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中间的松根。采茯苓,先择中有松根者,敲去苓块(作茯苓用),拣取细松根
功效与作用:平肝安神。主治惊悸健忘;中风语蹇;脚气转筋。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6~9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血虚者禁用。 各家论述 《要药分剂》:肝风内煽,发厥不省人事者,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无不效,盖此证虽属肝,而内煽则必上薄于心,心君为之不宁,故致发厥。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属肝,以木制木,木平则风定,风定则心宁,而厥自止也。《药性论》:治中偏风,口面喝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纲目》:治脚气痹痛,诸筋牵缩。《中药志》:宁心安神。
摘录于:《中华本草》
茯神木
拼音名:Fu Shen Mu
英文名:pine among the Indian Bread, pine among the Tuckahoe
别名:黄松节,松节,茯苓木,茯神心,茯神心木。
中药茯神木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中间的松根。采茯苓,先择中有松根者,敲去苓块(作茯苓用),拣取细松根。
原形态
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厘米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克。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 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厘米,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毫米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厘米,口缘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药材性状
茯神木多呈弯曲的松根,朽木状。外部残留有茯神,呈白色或灰白色,内部呈木质状。质松,体轻。气微,味淡。
品质标志
每根的直径不得超过2.5厘米,其周围必须带有2/3的茯苓肉。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归肝;心经。
功效与作用
平肝安神。主治惊悸健忘;中风语蹇;脚气转筋。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6~9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血虚者禁用。
各家论述
- 《要药分剂》:肝风内煽,发厥不省人事者,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无不效,盖此证虽属肝,而内煽则必上薄于心,心君为之不宁,故致发厥。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属肝,以木制木,木平则风定,风定则心宁,而厥自止也。
- 《药性论》:治中偏风,口面喝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
- 《纲目》:治脚气痹痛,诸筋牵缩。
- 《中药志》:宁心安神。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