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藻
别名:
功效与作用:驱蛔。主治蛔虫病。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
摘录于:《中华本草》
珊瑚藻
拼音名:Shan Hu Zao
中药珊瑚藻为珊瑚藻科植物珊瑚藻的藻体。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珊瑚藻,藻体灰红色,钙质化,直立丛生,高3~6厘米。主枝及侧枝均具关节,其上对生出羽状分枝或小枝,节间基部圆柱形,中部及上部多少扁压,上端略广展,枝顶端的节间圆柱状,顶端略平;次生分枝狭窄,圆柱形,节间不钙化。生殖窝卵形,生于小羽枝上,在孢子体上,孢子囊生在生殖窝内,层形分裂,窝具单孔。配子体雄生殖窝生1孔,精子囊长柱形。雌生殖窝顶也生1孔,受精后形成1个大的盘形愈合胞。成熟期5~6月。
药材性状
藻体灰红色,丛生,长约5厘米,钙质化。主枝分节明显,直径约1毫米,下部圆柱形,上部多少扁压,具有2~3次分枝。小枝上有时可见略膨大的囊果。
功效与作用
驱蛔。主治蛔虫病。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