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根_苗药名:嘎脑修
汉语拼音 | Bajiaogen
|
苗药名 | 嘎脑修
|
苗药拼音 | ghab nex xub
|
别名 | ndut jeub都就(贵州松桃),det gherb xab斗卡修(贵州黔南),zheub走(贵州毕节)
|
中药材基原 | 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花、茎汁。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芭蕉Musa basjoo Sieb.et Zucc.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短,通常为叶鞘包围而成高大的假茎,高达4m左右。叶片长圆形,长2~3m,宽25~30cm,基部圆形或不对称,中脉明显粗大,侧脉平行;叶柄粗壮,长达30cm。穗状花序顶生,下垂;苞片佛焰苞状,红褐色或紫色,每苞片有多数小花,除苞片最下面具3~4不育花外,其余皆发育。花单性,通常雄花生于花束上部,雌花在下部;花冠近唇形,上唇较长,下唇较短,基部为上唇所包。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cm,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葖及不规则棱角,宽6~8mm。花期8~9月。
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分布于贵州、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喜温暖炎热的气候,忌严寒。宜选择排水良好、肥力充足、水分适度的壤土栽培。本品一般用分株繁殖法。3~5月从蕉园中挖掘分生的芽苗,施足基肥,定植。每年施肥3~6次,中耕除草。霜冻期用稻草覆盖防寒。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挖,晒干或鲜用。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甜、微辛,性冷。入热经。
(1)《贵州草药》:“性寒,味甘微辛。”
(2)《贵州中草药名录》:“味甘,性寒。”
|
功效 | 清热解毒,止渴,利尿。
|
主治 | 主治热病,消渴,痈肿,疔毒.丹毒,崩漏,淋浊,水肿。
(1)《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平肝,定喘。”
(2)《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平肝,定喘。治头晕目眩,胃痛,疝气,疔疮,骨折,中耳炎。”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捣汁涂搽;或煎水含漱。
|
注意事项 | 阳虚脾弱无实热者忌用。
|
附方 | 1.治黄疸病芭蕉根9g,山慈姑6g,胆草9g,捣烂,冲水服。
2.治瘰疬芭蕉根皮、槲蕨、散血莲适量,捣烂敷患处。(1~2方选自《湖南药物志》)
3.治心脏病芭蕉花序(芭蕉花心)1个,蒸瘦肉吃。
4.治中耳炎芭蕉茎汁适量,滴耳。(3~4方选自《苗族医药学》)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
苗药名出处 | 贵州黔东南地区
|
参考 | 《中华本草》苗药卷
|
上一篇:地瓜藤_苗药名:榜拉梯
下一篇:冷水花_苗药名:锐达务
近期更新
- 爵床_苗药名:豆你牛
- 对叶莲_苗药名:加嘎陇给
- 败酱草_苗药名:加姜勒
- 木莓_苗药名:真溜窝
- 九节茶_苗药名:豆你欧角
- 卷柏_苗药名:下架梦
- 沙参_苗药名:野鸡果
- 乌韭_苗药名:都木油
- 老鹳草_苗药名:加嘎旅
- 十大功劳_苗药名:都阿能
- 川续断_苗药名:阿锐嘎亚
- 牵牛子_苗药名:窝比窝收
- 花椒_苗药名:正梭
- 浮萍_苗药名:保略
- 马蹄金_苗药名:窝比赊溜
- 六月雪_苗药名:豆也给
- 香椿_苗药名:锐叶
- 山栀茶_苗药名:阿锐杜枇杷
- 凤尾草_苗药名:咪大专
- 水蜈蚣_苗药名:仰超里
- 苦楝皮_苗药名:比豆
- 蔓龙胆_苗药名:锐定谋
- 追风伞_苗药名:科土欧
- 苍耳子_苗药名:比广棍
- 桑_苗药名:茹刚
- 小贯众_苗药名:窝汉嘎相
- 杉木_苗药名:嘎奥豆基
- 问荆_苗药名:仰董幼
- 龙葵_苗药名:乌索欧
- 积雪草_苗药名:锐咪等
- 茶枯_苗药名:枯比鸡
- 三匹风_苗药名:布幼打
- 光叶花榈木_苗药名:倒秀
- 宽叶腹水草_苗药名:热收
- 玉叶金花_苗药名:阿岗奴
- 麦冬_苗药名:基加欧幼
- 甲鱼_苗药名:大基
- 狗脊贯众_苗药名:啊达勾
- 桑寄生_苗药名:寄边
- 鲤鱼_苗药名:大美
- 伸筋草_苗药名:搓更乃尼
- 构树_苗药名:绞寡
- 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 熊胆_苗药名:兴滴
- 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 灵香草_苗药名:窝嘎勒
- 大通草_苗药名:咪头
- 马齿苋_苗药名:窝咪仰
- 竹叶花椒_苗药名:比西
- 大风藤_苗药名:锐比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