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_苗药名:豆收
汉语拼音 | Zhangmu
|
苗药名 | 豆收
|
苗药拼音 | det dleb
|
别名 | ndut blol不罗(贵州铜仁),det hat豆旱(贵州黔南),zid songt枳梭(贵州毕节)樟树皮,樟皮,香樟木,吹风散,傜人柴,小叶樟,香樟
|
中药材基原 | 为樟科植物樟的根、树皮。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樟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m。树皮灰黄褐色,纵裂。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枝无毛。叶互生;叶柄细,长2~3cm,无毛;叶片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2.5~5.5cm,先端极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有时边缘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发绿色,微有白粉,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约被微绒毛,离基三出脉,侧脉及支脉脉腋在腋下面有明显腺窝,叶上面明显隆起,窝内常被绒毛。圆锥花序胶生,长3.5~7cm,无毛,有时节上被白色或黄褐色微绒毛。花两性,长约3mm,绿白色或黄绿色;花梗长1~2cm,无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mm,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mm,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绒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长约2mm,花丝被短绒毛;退化雄蕊3,箭头形,位于最内轮,长约1mm,柄被短绒毛;子房球形,直径约1mm,无毛,花柱长约1mm。果实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径6~8mm,紫褐色;果托杯状,长约5mm,先端平截,直径达4mm。花期4~5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或沟谷,也常栽培于低山平原。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征:喜温暖湿润气候。幼树及大树的嫩枝对低温、霜害较敏感。根深,萌芽力强,幼龄树需阳光充足,生长较快。不耐旱,能耐短期滩水,忌积水。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气温16~23℃。宜在土层深厚、肥沃、水湿条件较好的山坡下部、山谷、河旁冲积地带种植。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选择40~60年生优良的母树留种,种子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开始成熟,成熟后,果皮呈紫黑色。果实采回后用清水浸泡1~3天,搓去果肉,但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破伤种皮,影响发芽率。搓洗后用清水冲去果肉,再拌草木灰脱脂12~24小时,再洗净晾干。随采随播或用湿沙、锯屑、谷壳等层积贮藏,播种前用50℃温水间歇浸种,连续3~4次,可提前10~13天前发,出芽均匀,发芽率可提高15%20%。冬季至早春播种,多用条播,条距25cm,播种后,覆土,盖草。幼苗出土达20%~30%时,把草揭去。幼苗长出3~4片真叶,开始间苗,移植,并经常除草松土。7~9月是苗木生长旺盛期,应加强抚苗,增施追肥,适当灌溉。入秋后,停止施肥,灌水,使苗梢木质化,否则嫩芽易受冻害。樟树主根特别长,侧根、须根很稀少,因此,在苗期做好切根或嫩苗移植。一年生苗高50~60cm时,可出圃造林。每1hm2合理造林密度1500~1800株。樟树纯林病虫害多,最好营造混交林,用于四旁绿化造林,最好培养三至五年生的大苗,宜在春季芽孢萌动之前造林(栽植时做到苗正、根舒、压实。栽植后如枝、叶枯死,可立即截子,让苗木基部再发新苗)。
田间管理:幼林要中耕除草,深翻扩穴,抹芽修枝等,遇旱注意浇水。不断改善林土生长环境,待幼林郁闭后,可每隔1~2年铲除杂草灌木松土1次。
病虫害防治:白粉病,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用石流合剂喷射。黑斑病,拔除并烧毁病苗,用0.5%高锰酸钾或甲醛溶液消毒,防止蔓延。樟叶蜂,用90%敌百虫或50%敌百虫,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樟巢螟,用90%敌百虫4000~5000倍液喷射。樟天牛,用铅丝刷刷产卵疤痕,刺杀卵或初孵幼虫。
|
采收加工 | 定植5~6年成材后,通常于冬季砍收树干,锯段,劈成小块,晒干。
|
药材鉴别 | 形状鉴别 樟木呈长圆形、对剖半圆柱形或不规则的段或小块,长5~20cm,直径2~10cm。表面黄白色,带皮者皮部黄绿色或黄棕色,有细皱纹及横长皮孔,纹理顺直。横断面黄色,放射状纹理,年轮明现。质重而硬。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味辛有清凉感。
以块大、香气浓郁者为佳。
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角质增厚,皮层石细胞成群,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孔沟明显,胸腔大,纹理细密,皮层及韧皮部可见众多油细胞,纤维群由数十个细胞层组成,黄色,韧皮部纤维多单个散在,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余为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射线2列。
|
化学成分 | 木材含挥发油3%~5%,主要成分为樟脑(camphor),尚含1,8-桉叶素(1,8-cinaole),α-蒎烯(α-pincne),樟烯(camphene),柠檬烯(limo-nene),黄樟醚(safrole),α-松油醇(α-terpineol),香荆芥酚(carvacrol),丁香油酚(eugenol),荜澄茄烯(cadinene),甜没药烯(bisabolene),α一樟脑烯(α-camphorene)等[1]。心材中还含有一种新的环戊烯酮化合物:5-十二烷基-4-甲基-2-环戊烯酮(5-dodecanyl-hydroxy-4-methyl-2-cyclopen-tenone)[2]。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麻、涩,性热。入冷经。
(1)《贵州中草药名录》:“味辛,性温。”
(2)《湖南药物志》:“辛,微苦。”
|
功效 | 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通络。
|
主治 | 主治风寒感冒,胃寒胀痛,寒湿吐泻,风湿痹痛,跌仆伤痛。
(1)粮州草药》:“驱风,行气,温中,镇痛。”
(2)《贵州中草药名录》:“温中散寒,祛风除湿。治胃寒疼痛,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全身瘙痒,疝气。”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20g;研末,3~6g;或泡酒饮。外用:适量,煎水洗。
|
注意事项 | 孕妇禁服。
|
附方 | 1.治胃肠炎樟树皮、辣蓼根各10g,水煎服。
2.治风湿麻木樟树皮、老生姜、生葱头各等量,捣烂加酒炒热,外包患处。
3.治劳伤疼痛樟树根、铁筷子、辣蓼根、鹅不食草各20g,泡酒1000ml,每次服15~20ml。(1~3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4.治风寒感冒香樟树皮15g,煨水服。
5.治疝气香樟果实3个,研末,开水吞服。(4~5方选自《贵州草药》)
参考文献化学成分
[1]徐国钧.药材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309
[2]DaisukeT,etal.Phytochemistry,1979,18(3):488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
苗药名出处 | 贵州黔东南地区
|
参考 | 《中华本草》苗药卷
|
上一篇:黄药子_苗药名:真贵嗟
下一篇:箭杆风_苗药名:那哈坳
近期更新
- 爵床_苗药名:豆你牛
- 对叶莲_苗药名:加嘎陇给
- 败酱草_苗药名:加姜勒
- 木莓_苗药名:真溜窝
- 九节茶_苗药名:豆你欧角
- 卷柏_苗药名:下架梦
- 沙参_苗药名:野鸡果
- 乌韭_苗药名:都木油
- 老鹳草_苗药名:加嘎旅
- 十大功劳_苗药名:都阿能
- 川续断_苗药名:阿锐嘎亚
- 牵牛子_苗药名:窝比窝收
- 花椒_苗药名:正梭
- 浮萍_苗药名:保略
- 马蹄金_苗药名:窝比赊溜
- 六月雪_苗药名:豆也给
- 香椿_苗药名:锐叶
- 山栀茶_苗药名:阿锐杜枇杷
- 凤尾草_苗药名:咪大专
- 水蜈蚣_苗药名:仰超里
- 苦楝皮_苗药名:比豆
- 蔓龙胆_苗药名:锐定谋
- 追风伞_苗药名:科土欧
- 苍耳子_苗药名:比广棍
- 桑_苗药名:茹刚
- 小贯众_苗药名:窝汉嘎相
- 杉木_苗药名:嘎奥豆基
- 问荆_苗药名:仰董幼
- 龙葵_苗药名:乌索欧
- 积雪草_苗药名:锐咪等
- 茶枯_苗药名:枯比鸡
- 三匹风_苗药名:布幼打
- 光叶花榈木_苗药名:倒秀
- 宽叶腹水草_苗药名:热收
- 玉叶金花_苗药名:阿岗奴
- 麦冬_苗药名:基加欧幼
- 甲鱼_苗药名:大基
- 狗脊贯众_苗药名:啊达勾
- 桑寄生_苗药名:寄边
- 鲤鱼_苗药名:大美
- 伸筋草_苗药名:搓更乃尼
- 构树_苗药名:绞寡
- 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 熊胆_苗药名:兴滴
- 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 灵香草_苗药名:窝嘎勒
- 大通草_苗药名:咪头
- 马齿苋_苗药名:窝咪仰
- 竹叶花椒_苗药名:比西
- 大风藤_苗药名:锐比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