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_苗药名:豆嘎脑牛
汉语拼音 | Huangbai
|
苗药名 | 豆嘎脑牛
|
苗药拼音 | det ghab nex niul
|
别名 | 黄檗,黄皮树
|
中药材基原 | 为芸香科黄檗属植物黄皮树的树皮。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se Schneid.var.glebrlusculum Schneid
落叶乔木,高10~12m。树皮外观棕褐色,可见唇形皮孔,外层木栓较薄。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15,披针形至长圆状卵形,长9~15cm,宽3~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不对称,近全缘,上面中脉上具有锈色短毛,下面密被锈色长柔毛,小叶厚纸质。雌雄异株,排成顶生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短毛,花紫色;雄花有雄蕊5~6,长于花瓣,退化雌蕊钻形;雌花有退化雄蕊5~6,子房上位,有短柄,5室,花柱短,柱头5浅裂。果轴及果皮粗大,常密被短毛;浆果状核果呈球形,直径1~1.5cm,密集成团,熟后黑色,内有种子5~6颗。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于杂木林中。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生物学特性:喜凉爽气候,抗风力强,怕干旱、涝。苗期稍耐阴,成年树青阳光,耐严寒。幼树易遭冻害,嫩梢易受晚霜为害,致使分叉,于形不良。以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或中性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用种子、根蘖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10~11月果实呈青黑色较硬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堆放,盖稻草,经10~15天,果实变黑有臭味时,取出,捣烂果皮,淘洗种子,阴干或晒干。千粒重1.5~1.6g。用育苗栽培法,南方3月,东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华北3月下旬。秋播可随采随播;春播要在播前1~2月用湿沙保藏种子或用温水浸泡3~5天,按行距30cm开沟,浇水,将种子均匀播人,覆土,稍加镇压,用稻草覆盖。用种量1hm2约30~45kg。经40~50天出苗。出苗后进行间苗,松土除草,结合追施人畜粪尿,培育1~2年,苗高约60cm时移栽。在落叶至新芽萌发前定植为宜。幼苗挖掘后,将根部过长者适当修剪,按行株距4m×3m开穴,穴径0.5~1m,深40~60cm,每穴栽1株,填一半土后,将幼苗向上稍提一下,使根部舒展,再填土压实,浇水。
|
采收加工 | 定植15~20年采收,5月上旬至6月上旬,用半环剥或环剥、砍树剥皮等方法剥皮。目前多用环剥,可在夏初的阴天日平均温度在22~26℃左右,此时形成层活动旺盛,再生树皮容易。选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用刀在树段的上下两端分别围绕树干环割一圈,再纵割一刀,切割深度以不损伤形成层为度,然后将树皮剥下,喷10×10-6吲哚乙酸,再把略长于树段的小竹竿缚在树段上,以免塑料薄膜接触形成层,外面再包塑料薄膜两层,可促使再生新树皮;第2、3年连续剥皮,但产量略低于第1年。注意剥皮后一定要加强培育管理,使树势很快复壮,否则会出现衰退现象。剥下的皮,趁鲜刮掉粗皮,晒至半干,再叠成堆,用石板压平,再晒至全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树皮呈浅槽状或板片状,略弯曲,长宽不一,厚1~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具纵沟纹残存栓皮厚约0.2mm,灰褐色,无弹性,有唇形横生皮孔,内表皮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皮层略成粒状,韧皮部纤维状,成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粘性。
以皮厚、断面色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栓皮末除尽者可见木栓层细胞10余列,部分木栓细胞含棕色物;栓内层为数列长方形或近圆形细胞。皮层占皮厚的1/5,1/3,无大型纤维状石细胞,石细胞鲜黄色。韧皮部射线宽2~4列细胞,稍弯曲;韧皮纤维束众多,与韧皮薄壁细胞和筛管群交互排列成层带,纤维黄色,壁极厚,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粘液细胞众多。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淀粉粒。
粉末特征:粉末金黄色。①纤维及晶纤维较多,呈鲜黄色,成束或单个散在,多碎断,纤维边缘微波状,直径18~32μm,壁极厚,有的较薄,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②石细胞鲜黄色,成群或单个散在,多为不规则分支状,较大,长至200μm,也有类多角形或类梭形,壁极厚,层纹细密,少数较薄。③草酸钙方晶较多,呈类双锥形、多面体,或方形、类方形,直径8~25μm。④粘液细胞类圆形。⑤淀粉粒单料成球形,直径3~8μm,复粒稀少,由2~4分粒组成。⑥筛管分子端壁斜,有复筛板,通常由2~7各筛域组成。⑦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壁稍波状弯曲。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水浴温热数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1ml,加稀盐酸1ml与漂白粉少量,显樱红色(检查小檗碱)。
(2)取本品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乙醇2~3滴,加稀盐酸或30%硝酸1~2滴,加盖玻片,片刻后镜检,见黄色针晶簇(检查小檗碱)。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冷浸,浸出液蒸去乙醚,残渣以1ml冰醋酸溶解,加硫酸1滴,放置,溶液显紫红色(检查黄柏酮)。
(4)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密塞,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作供试品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加甲醇制成1ml含0.5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分别点样子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展开,取出,晾干,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
化学成分 | 树皮含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内酯,甾醇等[1]。果实含赛奥林-NP36(cneorin-NP36),匹西狄醇-A(piscidinol-A),尼洛替星(niloticim),尼洛替星乙酸酯(niloticim acetate),二氢尼洛替星(dihydroniloticin)[2],N-甲基弗林德碱(N-methylflindersine),苦楝子酮(melianone),4,10-二甲基-7-异丙基-5(E)环葵烯醇[4,10-dimeth-ylene-7-isopropyl-5(E)cyclodecenol][3],叶含儿茶精类化合物[4]。另有报道,从黄皮树树皮中分离得到线形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5]。
|
药理作用 | 1.抗病原微生物及原虫抗菌作用 黄柏水煎剂或醇浸剂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及霍乱孤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9]。黄柏煎剂、水浸剂于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14]。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有明显的进择性抑制作用[15~18]。对阴道滴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9,20]。抗原虫小檗碱硫酸盐在体内外均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21]。 2.解热及抗炎症作用 黄柏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对微生物引起的发热,除具有抗菌作用消除病因导致退热外,另一方面也与其本身的解热镇痛作用有关。所含小檗碱有明显的抗腹泻和抗炎作用[22,23]。硫酸小檗碱灌胃能对抗蓖麻油或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但不能影响正常小鼠胃肠墨汁推进功能。能抑制乙酸或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郭肿胀。其抗炎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大。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降压:黄柏醇提液碱性物腹腔注射,对麻醉猫、犬、兔或不麻醉大鼠,均有降压作用[24,25]。 (2)对心脏的作用:小檗碱具双向调节作用。小量的小檗碱可兴奋心肌,增强其收缩力,具有正性肌力作用,且作用发生较快。但麻醉犬大剂量静脉滴注,则可抑制心肌,使其收缩力减弱。在哺乳动物心脏标本上,小量的小檗碱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大剂量则对抗之。对心衰动物及病人,小剂量静脉滴注小檗碱,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抗心衰的机制,认为以小檗碱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由于脂质过氧化物对心肌细胞膜损伤而发挥其正性肌力作用。并可降低其耗氧量,也对缺血心肌有利[26]。 (3)对心率的影响: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小檗碱以负性频率为主,在麻醉或清醒动物中,静脉注射小檗碱使心率先加快,以后为持续减慢,且随剂量增大心率减慢更显著。小檗碱在0.1~300μmol/L时对豚鼠离体右心房表现为浓度依赖性频率作用。并能非竞争性地拮抗肾上腺素正性频率的量效曲线。其负性频率作用有利于心衰的治疗[27,28]。抗心率失常小檗碱有明显的抗心率失常作用[29]。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黄柏能增强家兔离体肠管的收缩,使收缩幅度增加。所含小檗碱也能增加收缩幅度,黄柏酮则能使张力及振幅均增强,而黄柏内酯则能使肠管弛缓[26,30]。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黄柏及从中分离的柠檬苦素和黄柏酮能明显缩短α-氯醛酮及乌拉坦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31]。 6.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实验证明,小檗碱对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及钙原子载体A23187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和ADP释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7.降血糖作用 黄柏及小檗碱有降血糖作用,给兔静脉注射黄柏内酯接近死亡量(0.05~0.1g/kg),可出现血糖下降现象,但黄柏酮无此作用[32]。 8.镇咳、祛痰作用 黄柏果挥发油及单体香叶烯有一定的镇咳作用。黄柏果挥发油可加快鸽子气管对印度墨汁的排送速度,显示有明显祛痰作用[33]。 9.毒副反应 黄柏口服治疗量,相当安全。不良反应很少,长期服用,也未见毒性反应,但偶见过敏性药疹[34]。 |
性味 | 味苦,性冷。入热经。
《贵州中草药名录》:“味苦,性寒。”
|
功效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主治 | 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虫,带下,骨蒸劳热,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疖疮毒,皮肤湿疹。
(1)《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燥湿,消肿解毒。治痢疾,肠炎,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炎,泌尿系感染,黄水疮。”
(2)《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痢疾,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癖,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
用法用量 | 内服:熊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
注意事项 | 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禁服。
|
附方 | 1.治痢疾、腹泻黄皮树10g,海蚌含珠20g,水煎服。
2.治黄疸黄皮树10g,田基黄20g,六月雪15g,水煎服。
3.治疮疡肿毒黄皮树10g,三颗针30g,研末调蜂蜜外敷。(1~3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 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396 [2]Grny A I,et al.Phytochemistry,1988,27(6):1805 [3]Su R H,et al.C A,114:160748a [4]Dzbemukhaze K M,et al.C A,1972,77:21810c [5]Zobel A M,et al.Can J Bot,1991,69(3):485 药理 [1]徐振.农报,1947,1(6):17 [2]王岳,等.植物学报,1954,3(2):121 [3]刘国声.中华新医学报,1950,1(2):95 [4]大泽胜.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59,(9):54 [5]严国华,等.中医杂志,1960,(6):20 [6]孙经林,等.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60,(3):193 [7]赵宗越,等.微生物学报,1960,8(2):171 [8]Yang H C,et al.C A,1953,47:8175s [9]零陵地区卫生防疫站,等.湖南医学杂志,1974,(4):54 [10]孙迅.中华医学杂志,1955,41(6):526 [11]曹仁烈.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5(4):286 [12]郑武飞.中华医学杂志,1952,38(4):35 [13]孙迅.中华皮肤科杂志,1958,(3):210 [14]曹松年,等.中华医学杂志,1962,48(12):781 [15]天津市卫生防疫站肝炎小组,等.天津医药,1975,(7):23 [16]重庆医学院附二院内科传染病组.中华内科杂志,1976,(3):192 [17]荆庆,等.新医药学杂志,1975,(9):38 [18]荆庆,等.天津医药,1976,(6):283 [19]河南医学院寄生虫教研组.河南医学院学报,1960,(7):23 [20]孙治铭,等.福建中医药,1960,(10):16 [21]藤田,等.药学杂志(日),1931,51:506 [22]Sabir M,et al.Indian J Physiol Pharinacol,1978,22:9 [23]张明发,等.中国药理学报,1989,10(2):174 [24]Desar A B,et al.Hidian Pediatr,1971,8:462 [25]冯高闳,等.江西医药,1961,(7):29 [26]李萍.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7(5):324 [27]汪涌孝,等.中国药理学报,1987,8(3):220 [28]SharfferJE.JcardiovasPharmacol,1985,7:178 [29]蒋永培,等.中国医药学杂志,1989,9(5):198 [30]今本喜一郎.医学中央杂志(日),1961,169:690 [31]Keiji Waday,et al.Chem Pharm Bull,1990,38(8):2332 [32]加来天民,等.药学杂志(日),1933,53(10):1057 [33]李云龙,等.药学通报,1982,17(5).304 [34]胡志华,山东医刊,1963,(4):封四 现代临床研究 [1]王宗泉.吉林中医药,1987,(2):7 [2]刘益群.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2):11 [3]陈松旺,等.陕西中医,1983,4(5):22 |
苗药名出处 | 贵州黔东南地区
|
参考 | 《中华本草》苗药卷
|
上一篇:石胡椒_苗药名:胡椒棍
下一篇:辣蓼_苗药名:锐阿太务
近期更新
- 爵床_苗药名:豆你牛
- 对叶莲_苗药名:加嘎陇给
- 败酱草_苗药名:加姜勒
- 木莓_苗药名:真溜窝
- 九节茶_苗药名:豆你欧角
- 卷柏_苗药名:下架梦
- 沙参_苗药名:野鸡果
- 乌韭_苗药名:都木油
- 老鹳草_苗药名:加嘎旅
- 十大功劳_苗药名:都阿能
- 川续断_苗药名:阿锐嘎亚
- 牵牛子_苗药名:窝比窝收
- 花椒_苗药名:正梭
- 浮萍_苗药名:保略
- 马蹄金_苗药名:窝比赊溜
- 六月雪_苗药名:豆也给
- 香椿_苗药名:锐叶
- 山栀茶_苗药名:阿锐杜枇杷
- 凤尾草_苗药名:咪大专
- 水蜈蚣_苗药名:仰超里
- 苦楝皮_苗药名:比豆
- 蔓龙胆_苗药名:锐定谋
- 追风伞_苗药名:科土欧
- 苍耳子_苗药名:比广棍
- 桑_苗药名:茹刚
- 小贯众_苗药名:窝汉嘎相
- 杉木_苗药名:嘎奥豆基
- 问荆_苗药名:仰董幼
- 龙葵_苗药名:乌索欧
- 积雪草_苗药名:锐咪等
- 茶枯_苗药名:枯比鸡
- 三匹风_苗药名:布幼打
- 光叶花榈木_苗药名:倒秀
- 宽叶腹水草_苗药名:热收
- 玉叶金花_苗药名:阿岗奴
- 麦冬_苗药名:基加欧幼
- 甲鱼_苗药名:大基
- 狗脊贯众_苗药名:啊达勾
- 桑寄生_苗药名:寄边
- 鲤鱼_苗药名:大美
- 伸筋草_苗药名:搓更乃尼
- 构树_苗药名:绞寡
- 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 熊胆_苗药名:兴滴
- 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 灵香草_苗药名:窝嘎勒
- 大通草_苗药名:咪头
- 马齿苋_苗药名:窝咪仰
- 竹叶花椒_苗药名:比西
- 大风藤_苗药名:锐比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