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胆_苗药名:酒桑抱确
汉语拼音 | Xuedan
|
苗药名 | 酒桑抱确
|
苗药拼音 | jex sangx baob dliob
|
别名 | 蛇莲
|
中药材基原 | 为葫芦科植物雪胆、曲莲、罗锅底的块茎。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1.雪胆Hemsleya chinensis Cong.ex Forb.et Hemsl
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长4~8m。块茎肥大,扁圆形或不规则形,重者可达数十千克,外皮黄褐色、内白色、粉质。茎枝细长,节处被疏柔毛,卷须线形,先端2枝。掌状复叶趾状,互生,柄长,小叶5~9片,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钝齿状,叶脉具短制;花雌雄异株;雄花圆锥花序,花冠橙红色,5深裂,花萼5,卵形,雄蕊5,分离,花丝粗短;雌花稀总状花序,花冠、花萼类同雄花,但花较大,子房下位,筒状,花柱3,柱头2裂。蒴果卵形,具棱,顶端平截。种子黑色,圆形,周围具木栓质翅。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于海拔1200~2200m的杂木林下,灌丛及沟边阴湿处。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江西等省区。
2.曲莲Hemsleya amabilis Diels
与雪胆的区别为:花冠裂片具乳突。果实近球形,基部钝圆。种子狭卵形,边缘具膜质翅。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生于海拔1800~2 700m的杂木林下、灌丛中及山地阴湿处。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省区。
3.罗锅底Henzereya macrosperma C.Y.Wu ex C.Y.Wu ex C.L.Chen
与上两种的区别为:叶裂片较窄,长约10cm,宽约1.5cm。花冠内生白色绒毛,花萼裂片反折。蒴果圆柱状。种子无翅。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于海拔1800~2 900m的阔叶林缘,山谷疏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西南及湖南、广西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喜温暖阴湿环境,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壤土中栽培。种子繁殖:3~4月播种,按行距30cm开沟条播,间隔3cm左右播种子1粒,播后施人畜粪水,覆土5cm左右。培育2年后按行株距40cm×30cm移栽。块茎繁殖:春季挖出母株,将块茎切成3~5cm见方小块,每块须带皮层,按行株距40cm×30cm开穴种植。苗高30cm左右应设支架供其攀援。生长期应及时中耕、除草并适当追肥。
|
采收加工 | 野生者常年可采挖,秋季采挖质佳;栽培者种植3年以上千秋末地上部分枯萎后或者春季萌芽前采挖。挖取块茎,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切片,干燥。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为类圆形块片,稍蜷曲,厚4~8mm,直径3~10c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有的有茎基。切断面淡黄色或灰白色。质坚实,粉性。气微,味极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色。散在多数淀粉类圆形单粒,直径2~8μm,偶见2~4单粒组成的复粒。石细胞淡黄色,直径30~108μm,壁厚8~16μm,类三角形、方形、类圆形或多角形,孔沟明显。网纹导管多见。木栓细胞多角形,淡黄色。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5ml。吸取浓缩液1ml,点于中性氧化铝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醇(95:5)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喷5%磷钼酸的乙醇溶液显色。在120℃加热数分钟,同时用雪胆素对照品点样展开,本样品所显主斑点的颜色与位置与对照品主斑点相同。
|
化学成分 | 雪胆块茎含雪胆甲素,雪胆乙素,竹节人参苷IVa(chikusetsusaponin IVa),雪胆苷(hemslo-side)Ma1、Ma3[1]。曲莲块含雪胆甲素,雪胆乙素,齐墩果酸皂苷(oleanlicacid)及雪胆甲素葡萄糖苷[1]。
|
药理作用 | 1.抑菌作用 从雪胆中提取的雪胆皂苷和雪胆素对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霍乱沙门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 2.雪胆总皂苷能增加小鼠冠脉流量,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状动脉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2]。 3.解热作用 对家兔由伤寒、副伤寒混合菌引起的发热有轻度解热作用,对正常体温及非细菌致热无明显影响[2]。 |
性味 | 味苦,性冷。入热经。
(1)《草木便方》:“苦、寒。”
(2)《苗族药物集》:“性冷、味苦、入热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健胃止痛。
|
主治 | 主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牙痛,胃痛,痢疾,肠炎,肝炎,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痈肿疔疮,痔疮。
(1)《草木便方》:“主祛风,治火眼热毒,痔,肠胃热结气痛。”
(2)《贵州草药》:“利湿,镇痛。”
(3)《云南中草药》:“健胃止痛,止血消炎,止痢。土治痢疾,胃痛,消化不良,肺炎,肝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
(4)《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用于菌痢,肠炎,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
(5)《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解毒,止痛,止痢。主治胃痛,痢疾。”
(6)《苗族药物集》:“退热止痢,止痛,解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9g;研末吞服,0.5~1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雪胆研粉,每次0.6~1.2g,冲服;或6~9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无名肿毒①蛇莲鲜品捣烂敷患处。(《苗族药物集》)②蛇莲30g,蒲公英50g,捣烂敷患处。(《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3.治痢疾雪胆10g,马齿苋30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新华本草纲要(第二集).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20 药理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58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809 |
苗药名出处 | 贵州黔东南地区
|
参考 | 《中华本草》苗药卷
|
上一篇:仙鹤草_苗药名:锐巴
下一篇:羊奶奶叶_苗药名:嘎娄真久浪
近期更新
- 爵床_苗药名:豆你牛
- 对叶莲_苗药名:加嘎陇给
- 败酱草_苗药名:加姜勒
- 木莓_苗药名:真溜窝
- 九节茶_苗药名:豆你欧角
- 卷柏_苗药名:下架梦
- 沙参_苗药名:野鸡果
- 乌韭_苗药名:都木油
- 老鹳草_苗药名:加嘎旅
- 十大功劳_苗药名:都阿能
- 川续断_苗药名:阿锐嘎亚
- 牵牛子_苗药名:窝比窝收
- 花椒_苗药名:正梭
- 浮萍_苗药名:保略
- 马蹄金_苗药名:窝比赊溜
- 六月雪_苗药名:豆也给
- 香椿_苗药名:锐叶
- 山栀茶_苗药名:阿锐杜枇杷
- 凤尾草_苗药名:咪大专
- 水蜈蚣_苗药名:仰超里
- 苦楝皮_苗药名:比豆
- 蔓龙胆_苗药名:锐定谋
- 追风伞_苗药名:科土欧
- 苍耳子_苗药名:比广棍
- 桑_苗药名:茹刚
- 小贯众_苗药名:窝汉嘎相
- 杉木_苗药名:嘎奥豆基
- 问荆_苗药名:仰董幼
- 龙葵_苗药名:乌索欧
- 积雪草_苗药名:锐咪等
- 茶枯_苗药名:枯比鸡
- 三匹风_苗药名:布幼打
- 光叶花榈木_苗药名:倒秀
- 宽叶腹水草_苗药名:热收
- 玉叶金花_苗药名:阿岗奴
- 麦冬_苗药名:基加欧幼
- 甲鱼_苗药名:大基
- 狗脊贯众_苗药名:啊达勾
- 桑寄生_苗药名:寄边
- 鲤鱼_苗药名:大美
- 伸筋草_苗药名:搓更乃尼
- 构树_苗药名:绞寡
- 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 熊胆_苗药名:兴滴
- 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 灵香草_苗药名:窝嘎勒
- 大通草_苗药名:咪头
- 马齿苋_苗药名:窝咪仰
- 竹叶花椒_苗药名:比西
- 大风藤_苗药名:锐比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