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菟丝子_苗药名:嘎巴叉龚

汉语拼音
Tusizi
苗药名
嘎巴叉龚
苗药拼音
ghab bas hlat jongb
别名
dab lad ghob nzhub达拉锅朱(贵州铜仁),qob确(贵州黔南),ngux ndru senb谷的升(贵州毕节)菟卢,菟丝实,吐丝子,无粮藤米,黄藤子,龙须孔,萝丝子,无娘藤
中药材基原
为旋花科植物金灯藤的种子。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金灯藤Cuscuta japonica Choisy 一年生寄生缠绕草本植物。茎肉质,直径1~2mm,黄色或红色的茎上常带紫红色瘤状斑点,无毛,多分枝,无叶。花序穗状,长达3cm,基部常多分枝;苞片及小苞片鳞片状;花萼碗状,肉质,5裂几达基部,背面常有紫红色瘤状突起;花冠钟状,淡红色或绿白色,顶端5浅裂;雄蕊5;鳞片5;花柱单一,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长约5mm;种子1~2颗,长约2~2.5mm,种皮黄到黄棕色。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寄生于草本或木本植物上。分布于我国南北多数地区。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征:喜高温湿润气候,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多寄生在河谷、河岸两旁的草木或灌木丛木本植物上,寄主尤以大豆、黑豆为好。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种子采集后需进行冬化处理和药剂拌种。6月中、下旬整地施肥,浇一遍水。先播种大豆,采取条播,行距30cm,每1hm2用豆种180~225kg,出苗后精心管理,保证全苗。待豆苗长到20~25cm,即第3对子叶刚长出时则可播菟丝子,方法是顺豆苗地垄撒播,尽量靠近豆苗,以利于缠绕豆棵,用种量每1hm2约22.5kg。 田间管理:菟丝子出苗前及时拔出大灰菜和甜穗谷,因该杂草籽粒和菟丝子相仿,收获时不易去除。出苗期间要注意保持地面湿度,天晴地发干时,应适当烧水。只要大豆长得旺盛,杂草不易成荒,一般不用锄草。
采收加工
菟丝子种子在9~10月收获,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出种子,簸去果壳、杂质。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大菟丝子种子较大,长径约3mm,短径约2~3mm,表面淡褐色或黄棕色。 显微鉴别 大菟丝子表皮细胞棱形、扁平或不规则多角形,壁木化,外侧壁特厚,含棕色物,径向长10~15μm。外列栅状细胞径向长55~70μm。营养层相对致密。 理化鉴别 (1)取菟丝子或大菟丝子1g,加水10ml,冷浸12小时,滤过。取滤液2ml,加α-萘酚试液2~3滴,沿管壁加硫酸1ml,与硫酸的接触面产生紫红色环。 (2)取菟丝子1g,加甲醇10ml,冷浸12小时,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少许及盐酸数滴,溶液呈桃红色。
化学成分
种子含槲皮素(quercetin),紫云英苷(astragalin),金丝桃苷(hyperin)及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7-O-β-glucoside)[1]。
南方菟丝子果实含大量的生物碱[2]。
药理作用
1.增强性腺功能  雌性小老鼠灌胃给予菟丝子醇浸液和水煎液的混合液0.5g,每日1次,连续给药4天,可显著增加子宫重量,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角化,故具有雌激素样活性[1]。雌性大鼠灌服煎剂10g/kg,每日2次,连续5天,可使垂体前叶、卵巢和子宫重量增加,但血浆中促黄体生成激素(LH)无明显改变;卵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HCG/LH)受体特异结合力及HCG/LH受体数增加;使去卵巢大鼠的垂体对注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的LH分泌反应提高,提示菟丝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卵巢)轮功能有兴奋作用[2]。
2.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小鼠皮下注射土菟丝子注射液,每日2次,共3天,对受环磷酰胺抑制的粒系祖细胞(CFU-D)的生成有促进作用[3]。
3.增强免疫功能  菟丝子黄酮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活性E-玫瑰花结形成率和抗体的生成[4]。
4.对心血管的作用  菟丝子所含的黄酮静脉注射对犬实验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能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改善缺血心脏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和冠脉流量,减少冠脉阻力而使缺血心肌供血量增加,同时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左心室做功,降低心肌耗氧量,而使心肌能量消耗下降,冠状静脉窦血氧含量提高,冠状静脉-动脉血氧差减少;在体外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4]。
5.其他作用  小鼠灌服菟丝子水提取物1g/kg,每周3次,连续36周,可明显抑制二甲基苯蒽诱发的皮肤乳头状瘤的生长和皮肤癌的发生[5]。菟丝子在体外还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抑制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作用[6]。菟丝子水提取物可防治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肝损害[7]。
性味
味甜产,性微热。入冷经。 《贵州中草药名录》:“味辛、甘,性平。”
功效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
主治
主治腰膝酸软,遗精,阳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浊,遗尿,目昏耳鸣,胎动不安,流产,泄泻。 《贵州中草药名录》:“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软,遗精,消渴,目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炒研调敷。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阳强不痿及大便燥结之证禁服。
附方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金晓,等.中国中药杂志,1992,17(5):292
[2]Lushpa O U,et al.C A,1970,73;63181n
药理
[1]朱金凤,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7):407
[2]李柄如,等.中医杂志,1984,25(7):543
[3]麻柔,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9):533
[4]彭登慧,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2):292
[5]李连达,等.中国药理通讯,1984,(3,4):73
[6]Nisa M,et al.J Ethnopharmacol,1986,18(1):21
[7]陈文为,等.中国医药学报,1986,1(2):25
苗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参考
《中华本草》苗药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