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禤国维
禤国维,男,1937年11月生,广东佛山人,中共党员,六年制本科学历,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委员会顾问等职务,第二、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多种荣誉称号及奖励,如1993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被国家局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2007年荣获中国医院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授予“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称号,是中医界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专家,2013年被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社推选为当代大医精诚代表。
创新中医皮肤病学岭南流派,开创医院皮肤科“新纪元”。
禤国维主张将皮肤病学科从中医外科学科中独立出来,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体系,创新发展了岭南皮肤病学流派,为该流派的代表性传承人物,其工作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他始终致力于皮肤科的学术推广,通过科研、著作、论文、教学、参与专业社团等途径扩大皮肤科的影响,多次呼吁皮肤科从中医外科中分离出来,利于学科发展,通过学会将皮肤科的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推而广之,促进学科发展。
他将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从中医外科中分离出来,并经过多年奋斗,带领学科发展成为国内同行的前列。禤国维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创立者之一,皮肤科始建于1976年,是全省最早设立的中医皮肤科之一。当时从中医外科分离出来,只有3个医生,仅有7平方米左右的小诊室,日门诊量仅40-50人。1984年禤国维教授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后,对皮肤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他完善科室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治疗方法,开发多种特色治疗药物,禤国维教授主持研制的“神功淋浴液”投放市场,1986年通过省科委鉴定,获轻工部优秀产品奖和广州新产品优秀奖。1993年禤国维教授获广东省名中医称号,在他的带领下,皮肤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一时期皮肤科的日门诊量达到了400-800人。他引领科室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了国家级重点学科。科室年门诊量超过30万人次,是全国中医皮肤科门诊量最大的单位之一。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禤国维教授根据周易的阴阳理论,结合中医阴阳平衡的理论,首先提出了“平调阴阳、治病之宗”的皮肤科治疗学术思想。
倡导“平调阴阳、以和思辨”的学术思想
长期以来中医在皮肤病,特别是疑难、慢性、复杂类疾病领域探讨不多,学术思路不清晰,临床疗效欠佳。甚至一些疾病介入不多,乃至空白。禤国维教授以这一类疾病为突破口,开展系统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平调阴阳,以和思辨”的基本学术理念。这对中医皮肤病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禤国维教授认为中医不是用阴阳来兜圈子的,而是可根据阴阳的理论来解决临床上的问题,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就要“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种调节原理可以看作是控制论的负反馈调节。阴阳学说正是控制调节人体黑箱平衡的方法,可运用在诊断、辨证及治疗用药上,平调阴阳,是治病之宗。阴阳平衡中禤老十分重视肾的阴阳,他认为补肾法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方法,许多皮肤病,尤其是一些难治性、顽固性皮肤病与肾的关系更加密切,大多为肾阴虚或肾阳虚,如能恰当运用补肾法,往往可使沉疴得愈。他以名方六味地黄汤为底组成的系列验方,是其临床应用最多、疗效理想的组方之一。
他认为中医优势在于调整阴阳的中药不破坏人体正常平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故只要辨证用药得当,就不会出现温阳而害阴、补阴则损阳之现象,即避免出现西药要么增强,要么抑制,难以两全的尴尬。对于一些结缔组织疾病、免疫性疾病,由于不适当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许多接受过这些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代谢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和紊乱,从中医辨证分析来看,多属阴阳失调,采用补益脾、肺、肾,调和阴阳的治疗方法往往可奏效。禤老在治疗SLE的过程中提出认为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是贯穿SLE全过程的主要病机,根据这一理论,研制了滋阴清热狼疮胶囊(狼疮2号)、清热解毒狼疮胶囊(狼疮1号)、健脾益肾狼疮胶囊(狼疮3号)系列制剂,临床上配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SLE,疗效确切,总有效率达91.6%。近年来,围绕狼疮2号治疗SLE的系列研究获得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3项省级课题基金的支持。他应用此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常见皮科疑难疾病,适应证广,变化灵活,疗效明显,具有很高的挖掘整理、继承总结的价值。
提出“解毒驱邪,以和为贵”的治则
上一篇:好心情胜似十副良药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