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食俗 腊八豆腐
腊八节是大寒节气区间里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大寒为“冬三月之末”,又与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相承接,腊八节前后,大自然阴气极盛,但是阳气也开始慢慢生发。 这个时候除了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这些大家熟知的腊八养生美食之外,腊八豆腐也是一种不错的食疗佳品!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的民间传统小吃之一,也是腊八节的食俗。腊月初八,这些地方的不少人家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与一般豆腐不同的是,这种豆腐的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在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晒干,使盐分逐渐被吸入,水分也渐蒸发,慢慢地就成了腊八豆腐。腊八豆腐不是常见的水豆腐那样雪白,也不像一般的豆腐干那样颜色偏深,成品的腊八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可谓鲜香兼备。这种“腊八豆腐”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保质期比一般的豆腐要长上不少。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即便是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也能成为酒宴佳肴。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药膳门诊王东旭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腊八豆腐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因此不但营养价值较高,也更适合在寒凉的时节食用。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一般豆腐性味偏凉一些,但是经过阳光“烤验”的腊八豆腐相对更温和一些,由于豆腐入脾、胃、大肠经,所以腊八豆腐补益中气、和脾健胃等功效也是值得一赞的。腊八豆腐中的蛋白基本属于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腊八豆腐内含植物雌激素,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不被氧化破坏,常食可减轻血管系统的破坏,预防骨质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是更年期妇女的保护神。此外,腊八豆腐丰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大豆蛋白能恰到好处地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
总体来说,腊八豆腐是比较理想的食品,对更年期、病后调养、肥胖、食欲低下的人来说都有一定的好处。脑力工作者、经常加夜班的人也比较适合佐餐食用。需要注意的是,腊八豆腐盐分相对较多,含有一定量的嘌呤,肾功能不全、痛风及血尿酸浓度高的患者要慎食。烹饪腊八豆腐的时候把它和其他的肉类、蛋类食物搭配一起合用成菜,可大大提高其中蛋白质营养的利用率。
上一篇:祖国医药宝库 壮医方药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