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医人才建设 健教处方 中国医学体系
3月10日,浙江省磐安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该县“江南药镇”建设被列为2015年拟实施重点建设项目。
磐安“江南药镇”建设项目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2000亩,建设用地1500亩,涵盖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市场商贸流通、旅游保健、商贸服务、休闲养生及配套基础设施等7大类3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6.7亿元。预计到2017年产值达22亿元,税收3.2亿元,旅游人数300万人。
浙江省磐安县作为“中国药材之乡”,中药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享誉全球的“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五味药材盛产于此。该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占浙江省的68%。该县大盘山是目前我国唯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今年,山东乐陵市中医院确定“内培外联”人才管理模式,即加强内部人才自我培养,又促进外部人才柔性引进,使人才梯队建设得到优化。
该院对内实行“西学中”、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师承教育计划等方式,加强人才内部自我培养;对外继续与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来院进行会诊、手术并举办讲座。该模式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省级专家诊疗服务创造了机会,受到大家的好评。
为加快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福建中医药大学林绍宾教授建议, 修订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推动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与人才培养。
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及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调整医师类别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可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相关科室执业;允许临床医师在依法取得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别的医师资格后,在从事相关专业范围内按照所取得的医师资格依法注册执业。
修改补充医师资格考试规定。实施以技术准入为主、学历身份为辅的医师准入制度,放宽临床医师报考类别限制,应允许高等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工作2年后报名参加西医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允许高等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报名参加西医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允许2010年6月以前已经从事临床医疗、辅助医技科室等工作,具有高等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报名参加临床医师资格考试。
出台倾斜、鼓励政策,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在培养、留住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提高中医药人员待遇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以利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的需求。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近日在临床科室推行“私房”健康教育处方工作,受到广大患者欢迎。
该院要求门诊医生将自己所擅长的5~8个病种,按健教处方的要求单独印制,内容包括:疾病概况、治疗概要、中医调适、自我保健、医生出诊时间等项目,病人就诊后由接诊医生发放给患者。“私房”处方一方面有医生根据患者疾病的中医证型给的独到医嘱:包括服药注意事项、饮食忌宜、生活起居、运动锻炼等,如“服中药期间能否食用萝卜”等疑问;另一方面以医生的“私房”处方建立医生相对固定的病患群,患者从就诊到随访都能享受到该医生的“私房”建议,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时乐 潘晓星)
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创性的科技资源,也是我国独有的优质医疗资源。我国医学界前辈一直力求中西医的“汇通”,然而,时经60年实践的“中西医结合”现状并不乐观。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建议,建立“中国医学”体系,传承传统中医学精髓,中西两个医学体系深度交叉融合,体现现代生命科学发展水平与方向。
胡刚认为,中西医学体系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融合已经成为可能,创建“中国医学”体系已初露端倪,将成为具有世界推广价值的当代中国医学新体系,但“中国医学”体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管理、科研、临床、教学等一系列措施。
他建议,将“中国医学”体系的构建纳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层面,与大健康时代的构建统一起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建立基于“中国医学”的疗效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试点等,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培养学贯中西、融会贯通的高级医学人才。新医学体系的出现必将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又将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势必推动“中国医学”体系不断丰富与完善。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