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预防疾病的习俗
早在秦汉时,苗族对疾病的预防就非常重视和讲究,还特别重视对环境卫生的保护,防止病从口人,而且注意传染病的隔离,把预防分为未病先防和已病预防传染等两个方面。
川、黔、滇、湘等地的苗族大多有以下古老的预防疾病的习俗。
一、惊蛰到来,各家用石灰在门上画弓箭,撒石灰于阶石上,以驱杀毒虫。
二、端午悬挂菖蒲、陈艾于门上以达到辟邪往来;节日中午饮少许雄黄菖蒲酒,并与朱砂粉喷洒房间内外,屋前屋后,以防虫兽袭人。近河者龙舟竞渡,强身健身。并煎百草汤液沐浴。
三、清明时节苗家喜在门前插柳枝、簪柳于头首上,以驱毒辟疫。熬大锅汤饮用防病。
四、苗家有种“风水林”习惯,认为人生病是荒郊野外的各种精灵作祟,为了寨子安全,每个苗寨都要集体维护该村的“风水林”和“茅草地”,达到维护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这也是预防疾病的措施之一。
五、湘西凤凰县苗家规定“三连井”以保证饮水清洁,以分开饮用水、洗菜水、洗衣水用途,故一次挖掘三个井,严格规定用途,不可混用。
六、贵州黔东北苗族在“接龙节、十月苗节、三月三、跳花节”等苗家重大节日里,无论大人、小孩都要口含当地一种苗药“苦藤”以防疾病传染和预防风湿病。
七、苗家练体以苗拳、苗功盛行,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传染。
八、苗家5个规定:严禁在饮水井中洗猪菜、人菜及杂物;严禁随意倾倒赃物,祸及他人;严禁带病人串门,殃及他人;麻风病不得在村内居住;小孩痘麻禁止出门串户等等,并制定乡规民约,以防病保健康。
九、苗家春季注意饮食卫生;夏季带上大蒜、百味连、盐巴等上山劳动,预防中暑;秋天不在露天休息,以防感染伤寒;冬天多吃生姜、辣椒、花椒之类辛香调味品,驱寒防感冒。平时加强环境卫生,防止蚊蝇繁殖。
苗族预防疾病的习俗,干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这与中医《内经》防未病的思想是一致的。可见民族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上一篇:宣传“国医大师”的先进事迹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