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中感受中医药文化
今年“十一”黄金周,在吉林省唯一以中草药为主题的公园“百草园”首次开放便热闹不已,大批长春市民和游客纷纷前来观赏秋景、在休闲中感受中医药文化。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色的桑葚……”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百草园并不是只有鲁迅笔下有。目前已有不少中医院、中医药院校,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开辟了大大小小的“百草园”,陆续种植着芍药、南天竹、佛手、木芙蓉、麦冬等数10种中草药,让“百草园”绿意盎然,勃勃生机。
如今,长春又创新举措,开辟、开放了以中草药为主题的公园“百草园”。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散步、锻炼、休息,而且能吸吮更多中草药的清新芬芳,领略百草的秀丽风光,甚至能学到中医药方面知识,还可直接从百草园内找到实物进行辨认。这无疑能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辨认中草药,增长中草药见识,了解中医知识,提高对中医的认可度。以中草药为主题的公园,市民参与面广、覆盖率高,能更形象、更直观地彰显中医药文化,是普及中医药的好方式。
在发展中医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今天,长春的做法可谓是“星星之火”,但愿不久的将来能燎原华夏大地。各地政府能否像长春那样,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地制宜建一些供市民观赏、参观学习的中草药培育园地,乃至中草药主题公园,同时加强对其管理、维护,不妨招募志愿养护员、讲解员,丰富中草药种类,致力把其打造成为一个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的公益平台,让广大市民在欣赏百草景色之余,更增加对中草药的认识了解,寓教于乐,何乐不为呢?
当然,我们各地中医医疗机构责无旁贷要当好“主角”,做好政府的“参谋”,为中草药主题公园出谋划策。同时,要利用自身优势,在院内或院外开辟一块基地,安民告示,培植中草药,打造“百草园”。
我想,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医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喜爱中医,投身中医药研究,从而让中医药更好地发扬光大。
上一篇: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