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鹿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药材来源】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古代炮制方法】南齐载有烧灰(《鬼遗》)。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羊脂制、黄精汁制(《雷公》)的方法。唐代出现了炙制(《千金翼》)、蜜制(《食疗》)的记载。宋代有酥制(《圣惠方》);去毛、切片、酥炙(《指迷》),酒浸、酒炙(《总录》),酒煮(《博济》),火燎去毛后酒浸三宿再蒸熟焙干(《朱氏》),燎去毛醋炙、醋蒸(《济生方》)等方法。元代有炒制(《瑞竹》)法。明代增加了醋煮(《保元》),盐酒制(《普济方》)的方法。清代有熬膏(《玉楸》)等炮制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有十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

  1、鹿茸片:取原药材,燎去茸毛,刮净,以布带缠绕茸体,自锯口面小孔不断灌人热白酒至灌满,浸润至透,边蒸边切,横切薄片,压平,干燥。

  2、鹿茸粉:取原药材,燎去茸毛,刮净,劈成碎块,研成细粉。

  【饮片性状】花鹿茸角尖部习称“血片”、“蜡片”,为圆形薄片,表面浅棕色或浅黄白色,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无骨质,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质坚韧;气微腥,味微成。中上部的切片,习称“蛋黄片”,切面黄白色或粉白色,中间有极小的蜂窝状细孔。下部习称“老角片”,周边粗糙,红棕色,质坚脆。鹿茸粉为乳白色,浅黄色或红棕色粉末,气微腥,味微咸。

  【炮制目的】鹿茸味甘、咸,性温。归肾经、肝经。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能。用于阳痿滑精,官冷不孕,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冷痛,崩漏带下等。

  鹿茸炮制后,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调剂服用。酒制后增强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疗效。

  【应用选择

  1、阳痿早泄常与巴戟肉、淫羊藿、远志、川牛膝等同用,能补气养血壮阳,用于气血虚弱,怔忡健忘,阳痿等,如参茸补肾丸(《处方集》)。

  2、肾虚消渴常与麦门冬、熟地黄、黄芪、酒苁蓉、山茱萸、破故纸、牛膝等同用,用于肾虚消渴,小便无度,如鹿茸丸(《三因》)。

  3、赤白带下常与鹿角胶、炮姜、赤石脂、龙骨、炮附子等同用,可治妇女赤白带下不止,如鹿茸丸(《圣惠方》)。

  4、腰背冷痛常与川牛膝、五味子、石斛、菟丝子、杜仲、炮附子、煅阳起石、巴戟、官桂、泽泻等同用,增强补肾壮阳的作用,用于肾虚少气,腹胀腰痛,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饮食减少,关节疼痛等症,如鹿茸丸(《济生方》)。

  5、阳痿脚弱 常与酒羊踯躅、炒韭子、炮附子、桂心、泽泻等同用,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用于小便不禁,阳痿脚弱等症,如鹿茸散(《圣惠方》)。

  【现代研究】鹿茸含有激素、胶质、蛋白质、磷酸钙、碳酸钙等。

  据实验,鹿茸各种浸出物,依等次而逐渐减少。水溶性浸出物中,含有大量胶质。灰分中的无机成分为钙、磷、镁等。钙的含量,依等次逐渐增加。磷及镁的含量,依等次逐渐减少。鹿茸精中含有激素及磷等。但茸毛中不含这些成分,或含量极微。据临床实践,茸毛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故炮制时必须除去茸毛。研究发现,现代冻干法加工的活性鹿茸与传统炮制工艺的热炸茸二者均可明显增加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改善骨结构改变;与热炸鹿茸组比较,活性鹿茸组可明显降低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对血清P、Mg含量也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具有更好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数果。

  鹿茸能增强机体活力及心脏活动,有消除心脏疲劳等作用,能促进溃疡和伤口的再生过程,加速愈合。还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促进发育生长,改善睡眠和食欲,改善蛋白质代谢障碍和改善能量代谢,增强肾脏利尿功能。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酒蒸、酒浸、酒烘淬等。

  2、文献摘录“用黄精自然汁浸两日夜了,漉出。焙令干,细捣用,免渴人也”(《雷公》)。“制急燎去毛(烈焰中急燎之,防伤茸也),破开涂真酥油,炙脆候黄褐色,入剂研细”(《蒙筌》)。

  【总结】鹿茸从南北朝刘宋时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酒制法或直接研粉法。认为酒能通脉络,资其祛风活络,治冷痹骨节疼痛。古代有羊脂油制可增强补肾壮阳的作用,黄精制免渴人也。

  鹿茸炮制新工艺:先将鹿茸用瓷片刮去茸毛,加10%黄酒润透,再将净鹿茸置高压锅脐上,利用蒸汽蒸软,边蒸边切成1~2毫米的薄片,压平,阴干。这样切出来的饮片,平整光滑,外形美观。也不会出现裂片、翘片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