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脂肪肝经验
李振华,出身中医世家,曾任 河南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理 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终 身理事,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 大师,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 津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研究六十 余年,擅长温病、内科杂病的治疗, 晚年专攻于脾胃病的研究。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 获得性疾病,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 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包括酒精性 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的患病率 约为5%~15%。随着肥胖、糖尿病 及高脂血症人群的不断增加,预计 不远的将来此病将成为我国最常 见的肝病。李老对脂肪肝的治疗有 独到认识,并常在临证时从脾论治 该病。现将李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 肝的经验介绍如下。
李老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位在肝,病机关键在脾。他在临证 时多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原则。 同时他还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多 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精神压力、 过度肥胖、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 饮食不节为主要原因。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自 倍,肠胃乃伤”。脾失健运,水反为 湿,谷反为滞,水谷之精微化为痰 饮,阻滞于肝,气机不畅,气滞血 瘀,痰瘀互结而成脂肪肝。因此,李 老指出,健脾是治疗该病之关键, “脾为生痰之源”,脾健则痰消,气 血通畅,脂肪肝可愈。
在治疗上,李老认为,健脾需 补脾运湿,和胃宜降胃消导,疏肝 应理气舒肝。肝体阴而用阳,气血 条畅,木不乘土,脾气健运,以决痰 湿之源。临证时应根据病在脾、肝、 胃之不同,辨证用药。李老在临证 时多依此原则组方治疗脂肪肝,收 效甚佳。
处方:白术、泽泻、法半夏、厚 朴、鸡内金、橘红、郁金、石菖蒲、桃 仁各10克,茯苓20克,玉米须30 克,桂枝、木香各6克,砂仁(后下) 8克,山楂、丹参、莪术各12克,甘 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病案举例
患者,男,45岁。主诉:右胁胀‘ 闷不适、乏力1个月。患者有长期 饮酒史,1个月前因工作劳累和心 情压抑出现右胁胀闷不适及乏力。 现症:右胁胀闷不适,乏力,嗳气 食欲不振,厌油腻,体胖,面白,神 疲,小便可,大便溏,睡眠可,舌淡 稍暗、边有齿印,苔白腻,脉细弦。B 超检查示:重度脂肪肝。西医诊断 脂肪性肝炎。中医诊断:肝癖,证属 脾虚、痰阻夹瘀。治宜健脾化痰,理 气活血。
处方:白术、泽泻、法半夏、厚 朴、鸡内金、橘红、郁金、石菖蒲、川 芎各10克,茯苓20克,玉米须30 克,桂枝、木香各6克,砂仁(后下 8克,山楂15克,丹参、莪术各10 克,甘草3克。共7剂,每日1剂 水煎分3次温服。同时嘱患者忌食 生冷肥甘酒之品,调理饮食,适当 运动。
二诊: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但 仍便溏。上方加炒薏苡仁20克。共 20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三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体 重减轻5公斤。B超检查示:脂肪 肝消失。 袁嘉芳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 获得性疾病,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 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包括酒精性 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的患病率 约为5%~15%。随着肥胖、糖尿病 及高脂血症人群的不断增加,预计 不远的将来此病将成为我国最常 见的肝病。李老对脂肪肝的治疗有 独到认识,并常在临证时从脾论治 该病。现将李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 肝的经验介绍如下。
李老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位在肝,病机关键在脾。他在临证 时多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原则。 同时他还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多 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精神压力、 过度肥胖、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 饮食不节为主要原因。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自 倍,肠胃乃伤”。脾失健运,水反为 湿,谷反为滞,水谷之精微化为痰 饮,阻滞于肝,气机不畅,气滞血 瘀,痰瘀互结而成脂肪肝。因此,李 老指出,健脾是治疗该病之关键, “脾为生痰之源”,脾健则痰消,气 血通畅,脂肪肝可愈。
在治疗上,李老认为,健脾需 补脾运湿,和胃宜降胃消导,疏肝 应理气舒肝。肝体阴而用阳,气血 条畅,木不乘土,脾气健运,以决痰 湿之源。临证时应根据病在脾、肝、 胃之不同,辨证用药。李老在临证 时多依此原则组方治疗脂肪肝,收 效甚佳。
处方:白术、泽泻、法半夏、厚 朴、鸡内金、橘红、郁金、石菖蒲、桃 仁各10克,茯苓20克,玉米须30 克,桂枝、木香各6克,砂仁(后下) 8克,山楂、丹参、莪术各12克,甘 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病案举例
患者,男,45岁。主诉:右胁胀‘ 闷不适、乏力1个月。患者有长期 饮酒史,1个月前因工作劳累和心 情压抑出现右胁胀闷不适及乏力。 现症:右胁胀闷不适,乏力,嗳气 食欲不振,厌油腻,体胖,面白,神 疲,小便可,大便溏,睡眠可,舌淡 稍暗、边有齿印,苔白腻,脉细弦。B 超检查示:重度脂肪肝。西医诊断 脂肪性肝炎。中医诊断:肝癖,证属 脾虚、痰阻夹瘀。治宜健脾化痰,理 气活血。
处方:白术、泽泻、法半夏、厚 朴、鸡内金、橘红、郁金、石菖蒲、川 芎各10克,茯苓20克,玉米须30 克,桂枝、木香各6克,砂仁(后下 8克,山楂15克,丹参、莪术各10 克,甘草3克。共7剂,每日1剂 水煎分3次温服。同时嘱患者忌食 生冷肥甘酒之品,调理饮食,适当 运动。
二诊: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但 仍便溏。上方加炒薏苡仁20克。共 20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三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体 重减轻5公斤。B超检查示:脂肪 肝消失。 袁嘉芳
上一篇:邵铭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胆囊炎经验
下一篇:国医大师张志远辨治月经病经验举隅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