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的方子
“酒,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在中国,酒不仅仅是一种食品,也是一味中药,更是一种文化;不仅是社交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等饮酒激发出奇思妙想的美谈。但是,经常饮酒、过度饮酒,就会损伤健康。”在近日河南省中医院举办的公益健康讲座上,王宇亮主治医师生动形象地总结了“酒友”们通常的感受,并介绍了中国的酒文化及酒与疾病的关系。
酒虽然是一种食物,但却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酒虽也进入肚腹,却不能充饥,不能解渴,酒精经胃肠吸收后很快进入血液,作用于人体,很快就会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酒桌上常可以听到一句劝酒的话: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但医生对病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戒烟限酒。那么,酒究竟对人的健康究竟有没有好处?喝酒究竟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危害呢?
对于中医来说,酒是一味中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记载“醪酒”治经络不通导致的肢体麻木不仁,“鸡矢酒”治臌胀。因此早期古人酿酒,多是药用。白酒甘辛微苦,性热,可行药势。酒是一种有机溶剂,可以萃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用这个原理制成的药酒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药常常可以见到酒这味中药,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现在还常用的中药“鳖甲煎丸”也是中药加酒熬制而成。因此,恰当地饮酒是可以祛病健身的。
但是,经常饮酒、过量饮酒对身体的伤害还是很大的。过量饮酒首先损伤消化系统。酒可促进胃酸分泌,过多的胃酸可引起胃炎和胃肠道溃疡;酒经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90%要经过肝脏的分解,过量饮酒、经常饮酒可使肝脏内分解酒精的酶相对不足,从而对肝脏产生损害,可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都可以引起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酒精属微毒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具体表现为先是语言增多,然后反应变慢、身体难以平衡,严重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经常饮酒还可能导致大脑萎缩。此外饮酒还可能导致心肌损伤、阳痿、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等。
当饮酒不可避免时,要想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酒精对健康的损害。首先,肝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炎症、溃疡病患者要忌酒。研究表明,即使经常喝少量的酒也可以损伤心肌。其次,不要经常饮酒,饮酒时要掌握好适合自己的量,避免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急性酒精中毒症状。第三,要尽量减轻酒精对健康的危害,如喝酒前可先吃点高脂肪、高蛋白质食品(肉、牛奶等)以减慢对酒精的吸收;饮酒时不吃生韭菜,酒后不吃得过饱;夏天喝得大醉、浑身流汗时,不冲凉水澡或吹凉风等。
最后,王宇亮主治医师推荐了一个解酒的方子,不妨在酒后一试:葛根15克,枳椇子18克,橄榄15克,甘蔗汁100~200毫升。煎药时将前三味中药放入沙锅内,加水没过中药一指,浸泡15分钟,煎煮30分钟后加入甘蔗汁即可饮用。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