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杉_苗药名:豆脊掖
汉语拼音 | Sanjianshan
|
苗药名 | 豆脊掖
|
苗药拼音 | det jib vud
|
别名 | 血耙木
|
中药材基原 | 为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的枝叶。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
常绿乔木,高10~20m,树皮灰褐色至红褐色,片状开裂;幼枝出顶三出,细长稍下垂或开展。其顶端冬芽(叶芽)常3个排立,故有三尖杉之称。叶螺旋状排列,水平展开,披针状,条形,微弯,先端尖,其部楔形成短柄,上面深绿色,中脉隆起,下面中脉两侧有白色气孔带。花单性异株。种子核果状,外种皮肉质,熟时紫色或紫红色,内种皮坚硬。花期4月,种子翌年10月成熟。
|
栽培与养殖 | 生于溪边或山间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小枝对生,基部有宿芽鳞。叶螺旋状排成2列,常水平展开,披针状条形,长4~13cm,宽3~4mm。先端尖,基部楔形成两短,上面深绿色,中脉隆起,下面中脉两侧有白色气孔带。气微,味微涩。
|
化学成分 | 枝、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属三尖杉碱类生物碱的有: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表三尖杉碱(epcephalotaxine),左旋及右旋的乙酰基三尖杉碱(acetylcephalotaxme),粗榧碱(harringtonine),高粗榧碱(hom-harringtonine),异粗榧碱(isoharringtonine),去氧粗榧碱(eoxyharringtonine),11-羟基三尖杉碱(11-hydroxycephalotaxine),去甲基三尖杉碱(des-methylcephalotaxine),桥氧三尖杉碱(drupacine),三尖杉酮碱(cephalotaxinone),去甲基三尖杉酮碱(des-methylcephaotaxianone)[1],4-羟基三尖杉碱(4-hydroxycephalotaxine)[2]海南粗榧新碱( hainanensine)[3],异三尖杉酮碱(isocephalotaxinone)[4]等;属高刺桐碱类生物碱的有:台湾三尖杉碱(wilsonine),表台湾三尖杉碱(epiwilsonine),福建三尖杉碱(cephalotortuneine)[1],三尖杉种碱(fortuneine)[1,5],表福建三尖杉碱(epicephalofortuneine),3-表谢汉墨异次碱(3-epischelhammericine),3-表甲基谢汉墨异次碱B(3-epimethylschelhammericineB)[4]等。还含海南粗榧内酯(hainanlide)[6],海南粗榧内酯醇(hainanolidol)[7]及芹菜素(aplgemn)[8],金圣草素(chrysoeriol)[9],红杉醇(seqpwtol),D-1-O甲基粘肌醇(D-1-O-methl-muminositol),蒎立醇(pinitol)[10]。
|
药理作用 | 1.抗肿瘤作用 三尖杉总生物碱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30%±60% [1];粗榧碱和高粗榧碱的混合物对小鼠S180和大鼠Wzs的抑制率分别为40%和52%;对小鼠白血病L615亦有明显延长生存期的作用[2];对小鼠脑瘤B22的抑制率为53%[3]。粗榧碱、高粗榧碱、去氧粗榧碱和异粗榧碱对小鼠淋巴白血病P388、L1210、Lewis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5],对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有显著疗效[6~9]。对动物移植性肿瘤L615、L1210、L615耐6-MP株、小鼠脑瘤B22、艾氏腹水癌及大鼠W256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半合成粗榧碱对L1210、P388、W256、Lewis肺癌等瘤株亦有抑制作用[10,11]。高粗榧碱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的作用较急性原淋巴细胞白血病强70倍[12],其抗癌活性为HL60>L1210>B16[13]。另外,粗榧碱和高粗榧碱对体外培养的肉瘤、乳房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腺癌)、黑色素瘤等均有抗肿瘤作用[14]。 2.对心脏和冠脉的影响 三尖杉酯类生物碱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功能,使麻醉犬的心率、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下降[15]。并收缩犬、猫的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使冠脉流量减少[1,16],停药后大多数动物都能回升,达到或接近用药前水平。此类生物碱对小鼠毒性的大小与其抑制在体猫心冠脉流量的强度基本平行。 3.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粗榧碱对骨髓红系集落形成有双向作用,一定的剂量范围(0.5~1.5mg/kg),促进小鼠骨髓红系集落生成单位(CFU-E)和红系暴增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的增殖,故有增强骨髓红系造血功能作用,如果剂量过大(大于或等于2mg/kg)时,骨髓CFU-ET和BFU-E的增值受到明显抑制,且随剂量增加而加强[17]。但更多的研究指出,粗榧碱和高粗榧碱的主要毒副反应是可逆性骨髓抑制[11]。高于0.5mg/kg的粗榧碱对骨髓干细胞杀伤呈剂量依赖性[18]。粗榧碱、高粗榧碱、半合成粗榧碱对小鼠造血粒系定向干细胞(NCFU-C)和Pagg白血病干细胞(ALCFU-C)的效能比分别为1.8,3.5,和4.7,环磷酰胺为5.7[19]。说明药物对白血病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10]。粗榧碱对骨髓粒细胞系的抑制,用碳酸锂有一定的拮抗作用[20]。 4.毒性 (1)急性毒性:三尖杉总生物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10mg/kg[1]。混合酯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游离碱为1.81mg/kg,酒石酸盐为3.03mg/kg,盐酸盐为2.9mg/kg[2]。因各地树种制剂和混合酯碱比例不一,LD50亦存在差异。粗榧碱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4.3mg/kg[21];高粗榧碱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4.07mg/kg[4,5]。异粗榧碱和去氧粗榧碱小鼠腹腔注射LD50各为16.1mg/kg和16mg/kg[22]。三尖杉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55mg/kg或239mg/kg[1]。大鼠和犬单次颈动脉灌注粗榧碱的毒性反应为:大鼠注药5mg/kg,54%可耐受,46%于给药后12小时内死于循环呼吸衰竭;犬0.5mg/kg为安全剂量,1mg/kg尚可耐受,1.5mg/kg和2mg/kg致死于重要脏器出血。存活动物未见有迟发的造血器官及肝、肾、心功能异常[23]。 (2)长期毒性:粗榧碱、高粗榧碱小鼠腹腔注射的亚急性LD50分别为每日2.21±0.24mg/kg,连续7天和1.12mg/kg,连续7天;犬致死量分别为每日0.84mg/kg,连续5天和0.32mg/kg,连续7天[1]。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一般表现在三方面,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口干、食减;造血系统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心肌损害:窦性心动过速、ST-T波改变,心律紊乱和奔马律等;个别病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脱发。即时停药一般可恢复[3,7,24,25]。 (3)细胞毒作用:粗榧碱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未见弟妹染色体交换率(SCE)明显升高[26,27];但又发现粗榧碱可诱发仓鼠肺细胞染色单体断裂畸变达47%,还诱发小鼠骨髓细胞核破裂,引起多色性红细胞中带微核的细胞数增多,故认为该药具有明显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28]。 |
性味 | 味苦,性冷。入热经。
《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冷、味苦。入热经。”
|
功效 | 收敛止血,驱虫,消积,清热解毒,抗癌。
|
主治 | 主治内脏出血,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肺癌,胃癌,食道癌,直肠癌。
《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收敛止血、抗癌。治内脏出血、癌症。”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还可提取其中生物碱,制成注射剂使用。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疗蛔虫、钩虫病所致食积三尖杉15~18g,水煎,早晚各服1次,或炒熟食。(《草药彩色图集》)
2.治疗内脏出血三尖杉10g,大叶紫珠30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朱太平,植物分类学报,1979, 17(4):8 [2]Sun G Q,et al.J Nat Prod,1982,45:(5):583 [3]孙南君,等.药学通报,1980,15(12):567 [4]林温,等.药学学报,1985,20(4):283 [5]Ma Guang En,et al.Phytochemistry,1983,(1):251 [6]孙南君,等.药学学报,1981,16(3):233 [7]陈仁道,等.中药通报,1983,8(6);32 [8]马广恩,等.中草药通讯,1975,(3):14 [9]杨伟文,等.中草药,1983,14(3):164 [10]Dittkich P,et al.Phytochemlstry,1972,11(1):245 药理 [1]王浴生,等.中药药理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9 [2]浙江省三尖杉研究协作组.渐江肿瘤通讯,1976,(1):38 [3]三尖杉研究协作组.浙江肿瘤通讯,1976,(1):56 [4]Powell R G,et al.J Pharmsci,1972,6L(8):1227 [5]Takedas.J pharm Dyn,1982,5(10):841 [6]全国三尖杉研究协作组.肿瘤防治研究,1976,(1):7 [7]全国三尖杉研究协作组.肿瘤防治研究,1976,(1):12 [8]周岐新.新药与临床,1984,3(1):28 [9]马连顺,等.中华血液学杂志,1982,3:52 [10]李晓,等.新药与临床,1989,8(6):350 [11]李占荣,等.中草药,1986,17( 3):135 [12]Yuzuru T,et al.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1985,14:206 [13]徐承熊,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7,9:18 [14]Jiang T L,et al.Invest New Drugs,1983,1:21 [15]Mustafa L F,et al.Drug Dev Res,1985,5:157 [16]浙江三尖杉研究协作组.浙江肿瘤通讯,1977,(1):62 [17]李毓,等.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0,15(1):51 [18]樊亦军,等.药学学报,1979,14:467 [19]周岐新,等.中国药理学报,1984,5(1):66 [20]蒋德昭.湖南医学院学报,1985,10(4):307 [21]唐继昌,等.肿瘤,1984,4(2):67 [22]潘启超.广东肿瘤防治,1975,(4):24 [23]陈东玲,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6(3):191 [24]福建省福州地区肿瘤防治协作组.肿瘤工作简报,1972,18):28 [25]福建省人民医院,等.中草药通讯,1976,(4):179 [26]肖书勤,等.临床内科杂志,1986,3(2):49 [27]蔡有余,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3,(5):161 [28]黄念君,等.中国药理学报,1986,7:173 现代临床研究 [1]全国三尖杉研究协作组.肿瘤防治研究,1976,(1):12 [2]福建省白血病协作组.中华内科杂志,1978,17(3):162 [3]厉裔华,等.中华儿科杂志,1981,19(4):231 [4]广州市防癌协作组.肿瘤防治研究,1974,(3):80 [5]赵体平,等.肿瘤, 1984,(3):117 [6]吕联煌,等.中华内科杂志,1984,23(7):413 [7]李晶,等.中国皮肤病性病学杂志,1995,9(1):24 |
苗药名出处 | 贵州黔东南地区
|
参考 | 《中华本草》苗药卷
|
上一篇:垂盆草_苗药名:蛙米你
下一篇:姜黄_苗药名:窝哈
近期更新
- 爵床_苗药名:豆你牛
- 对叶莲_苗药名:加嘎陇给
- 败酱草_苗药名:加姜勒
- 木莓_苗药名:真溜窝
- 九节茶_苗药名:豆你欧角
- 卷柏_苗药名:下架梦
- 沙参_苗药名:野鸡果
- 乌韭_苗药名:都木油
- 老鹳草_苗药名:加嘎旅
- 十大功劳_苗药名:都阿能
- 川续断_苗药名:阿锐嘎亚
- 牵牛子_苗药名:窝比窝收
- 花椒_苗药名:正梭
- 浮萍_苗药名:保略
- 马蹄金_苗药名:窝比赊溜
- 六月雪_苗药名:豆也给
- 香椿_苗药名:锐叶
- 山栀茶_苗药名:阿锐杜枇杷
- 凤尾草_苗药名:咪大专
- 水蜈蚣_苗药名:仰超里
- 苦楝皮_苗药名:比豆
- 蔓龙胆_苗药名:锐定谋
- 追风伞_苗药名:科土欧
- 苍耳子_苗药名:比广棍
- 桑_苗药名:茹刚
- 小贯众_苗药名:窝汉嘎相
- 杉木_苗药名:嘎奥豆基
- 问荆_苗药名:仰董幼
- 龙葵_苗药名:乌索欧
- 积雪草_苗药名:锐咪等
- 茶枯_苗药名:枯比鸡
- 三匹风_苗药名:布幼打
- 光叶花榈木_苗药名:倒秀
- 宽叶腹水草_苗药名:热收
- 玉叶金花_苗药名:阿岗奴
- 麦冬_苗药名:基加欧幼
- 甲鱼_苗药名:大基
- 狗脊贯众_苗药名:啊达勾
- 桑寄生_苗药名:寄边
- 鲤鱼_苗药名:大美
- 伸筋草_苗药名:搓更乃尼
- 构树_苗药名:绞寡
- 万寿竹_苗药名:锐绿罗
- 熊胆_苗药名:兴滴
- 射干_苗药名:窝达赊巴
- 灵香草_苗药名:窝嘎勒
- 大通草_苗药名:咪头
- 马齿苋_苗药名:窝咪仰
- 竹叶花椒_苗药名:比西
- 大风藤_苗药名:锐比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