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孩的偏方秘方 何汉国医生提供生男生女秘诀
近日,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与妻子维多利亚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女儿。这让连生3个男孩之后,现已37岁的维多利亚如愿以偿,并喜极而泣。据报道,贝克汉姆和妻子为了能生女儿,使用英国民间生女秘方:男性穿紧身裤,女性常吃含热量高的酸性食物。
生男生女可以掌控,在高科技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基于生态平衡和道德理由,医生不鼓励也不积极协助夫妇选择孩子性别;但一套“掌控生男生女秘笈”已在一些医学刊物和公开讲座上发表过。一个出自古墓的农历法及科学的饮食法,也在民间流传。不管用什么方法,选择生男或生女,医学上仍未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重男轻女的观念对某些老一辈的人来说,或许还是个打不开的死结,但现代年轻夫妇早已挣脱这种旧思想的束缚,只求孩子健康活泼,便已心满意足,生男生女并无所谓。
倒不是因为性别歧视,而是很多夫妇连生三胎都是男孩之后,自然期望下一胎能生个女儿;又或者做丈夫的是家中独子,自然也就希望多生几个儿子。然而生男或生女冥冥中自有定数,哪由得人自作安排?
但别忘了科学昌明,一日千里,试管婴儿的出现让不育夫妇也能尝到为人父、为人母的喜悦,按照这种医学逻辑推理,要“预先选择”婴儿的性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胚胎移植技术的出现,已经能够让医生通过染色体进行分析和分类,在精子与卵子成功受孕那一刹那确定胎儿的性别。要生男的,就将男胎植入母体;要生女的就将女胎植入母体。但这种手术争议很大,目前并不合法。
古方新法
不敌科学
不用进行任何手术,夫妻小两口只需“临床试验”就能选择生男或生女,坊间流传的一些“DIY”方法,说起来其实挺有趣。
有的有科学根据,“命中率”颇高,有的则站不住脚,只能算碰运气。
新加坡安微尼亚山医药中心妇产专科顾问医生何汉国曾经把收集来的这方面资料,在一个讲座上,向新婚夫妇发表演讲,引起广泛兴趣。演讲内容后来发表在安微尼亚山医院的一份通讯刊物上,传阅的人更多。
何医生强调:“专业上,医生不鼓励、不推广,也不积极协助任何夫妇做婴儿性别选择,除了一些手术并不合法外,也出于道德理由。”
“我们不愿破坏大自然的规律,扰乱生态平衡,但一些‘DIY’方法确实不是什么专业秘密,有兴趣的夫妇可以自己试验一下,只要这不会被拿来当成是一种变相的商业手段,那病人的利益和医生的专业就不会受到破坏。”
饮食法:生男高盐生女高钙
通过改变饮食,据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性别比例。要生男,吃的食物须有高盐分和钾及少量的钙与镁。要生女,则必须多吃高钙但低盐、低钾的食物。
以上两种说法,由来已久,但一直未被证实有效。单根据农历算法或简单的调整饮食习惯,就能左右胎儿性别,这听起来未免过于天真。
比较有科学根据,成功率达70%到80%的方法,必须将性交次数、性交与排卵期关系、性交姿势、女性是否有性高潮等多个因素一并考虑在内。
婴儿的性别在卵子受精的那一刻已成“定数”,而精子又分X与Y两类染色体,卵子则只有X染色体。当X染色体精子成功与卵子受孕,那生出来的就是女婴(XX);当Y染色体精子与卵子受孕,生出来的则是男婴(XY)。还有,Y染色体精子比X染色体精子游得快,但寿命比X染色体精子来得短。
掌握基本认知以后,生男或生女出现较有科学根据的方法。只要照着做,成功率可达70%到80%。
何医生总结说,不管是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到目前为止仍未能100%保证生男或生女,但将来,成功的几率会越来越高。
农历法:按月“计划”受孕
相传是由一名中国科学家发明的,并为此画成图表,埋在一个有700年历史的皇陵下。图表来历的真实性无从考究,但画法一目了然,根据农历算法,清楚列出18至45岁女性在不同月份受孕,就会产下男婴或女婴。女性只须根据图表,按月“计划”受孕,就能控制生男或生女。
这里有个例子,照医生的指示行事如愿生了儿子。34岁梁美琪,生了两个女儿后,她希望第三胎能生个儿子。通过亲友介绍,她找到一位妇产科医生,想听听医生的专业意见。一年后,她生下第三胎,如愿以偿是个男孩。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