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草网

搜索

祝贺《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出版

  适逢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诞辰100周年、仙逝两周年之际,中南大学出版社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国医大师朱良春全集》(以下简称“《全集》”)一书,可谓是对大师最具意义的纪念。全书约300万言,分为医理感悟、临证治验、用药心悟、常用虫药、医案选按、杏林贤达、薪火传承、良春小传、养生益寿、访谈选录等10卷,比较系统地再现了大师做人、教人、救人的光辉人生历程。通过这部书,人们仿佛看到了大师与人交往中那呵呵带笑的面容、读书著述时那孜孜不倦的精神、教书授徒中那殷殷关爱的亲情、接诊病人时那细致入微的身影。一位不朽的老者,带着人生的坎坷与成功、事业的艰辛与成就、医者的大爱与追求,又回到了人们的中间……

  医以德为尚——人格的导师

  要做好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好医生,首先要有好品德。这是对朱良春先生人格的概括,也是贯穿于《全集》中的灵魂。先生坚持按照“积德行善,济世活人”的父训和“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的师训做人,凡事“以求无愧于心”。对待患者同情、热情、真情,是朱老的人格魅力之一:他宁肯自己饿着肚子加班,也不让一位病人失望而去;给患者用药,宁肯落埋怨也不失原则:与病无关之补药,患者恳求也不用;与病情相关的达药,有毒性也敢于担当。疗效出来了,病人服气了,患者趋之若鹜的现象自然就出现了。他不仅坚持常年就地坐诊,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病人,还应邀到各地出诊、巡诊、会诊,足迹几遍全国,在古稀之年还远赴云南哈尼族彝族红河自治州等边远地区为贫困民众医病,所到之处,赞声不绝。对待同道虚心、诚心、热心,是朱老人格魅力的又一表现:有长处者即学之,有问之者必答之,有访之者定热情待之。即便是民间的医者,都可以成为他相交的挚友,难怪中医界把“真正好人”的称誉送个他。对待学生细心、耐心、关心,在朱老的人格魅力中更表现得淋漓尽致:“知识不带走,经验不保守”是他的诺言,更是他行动的写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把教书育人视为事业传承的大计,对学生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几十年间,他悉心培养出了16个子女、百余名弟子和数千名学员,形成了遍布国内外的“朱家军”。一位僻居地市一隅的医者却为何能成为名闻天下的中医大家,归根结底,与先生用“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精神凝就的高尚医德和高尚人品是分不开的。朱良春先生无愧于“人格导师”的称谓,读《全集》一书,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既弥散于书中又荡漾在书外的崇高精神。

  医以道为宗——学问的宗师

  医者,大道之业。大道不繁、大道在精,学医不知道,不可为医也。这是对朱良春学问的总结,也是蕴含在《全集》中的精髓。诚如朱老所言:“前人的理论构建和实践经验,有无限的蕴藏,需要我们继承弘扬。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创新,‘以不息为本,以日新为道’,才能赋予更强的生命力。”在这里,“不息”就是不停留地继承,“日新”就是不间断地创造,是朱老对先师章次公“发皇古义,融会知新”教义的完美诠释和灵活发挥。对于传承,朱老是忠实的好古者,他精研《黄帝内经》,总结出通读原文、熟读警句、兼参校注、前后对照的四步读书法,并能掌握精髓,融会贯通,用于临床,如鱼得水;他活学《伤寒杂病论》,提炼出掌握正治、反治、斡旋、救逆的四条辨证链,且能把握六经,抓住主证,知常达变,用有心得。他还潜心研读了《神农本草经》《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诸多名著,尤倾心于明代医家孙一奎的《赤水玄珠》一书,把孙氏好古不泥、择善而从、去偏存正、学有创见的学风应用到自己的医案、医话中。对于创造,朱老是大胆的开拓者。他较早地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观点,较好地处理了临床中中西医学病种、病名、病因、病机、治疗上的许多矛盾,活用中西,明显提高了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他呼吁:“加强中西医药界的团结,打破行业界限,实现多学科的大团结、大协作,才能各献其能,互补不足,集中优势,重点突破。”他的创新思想、创新疗法,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有突破,《全集》中随时可见他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后结出的硕果,难怪姜春华先生称其为“中西理论湛深”者。朱良春无愧于“学问宗师”的称谓,读《全集》一书,可以更多地了解他继承不离本的功底和创新无止境的智慧。

  医以术为精——临床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