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邓铁涛“养生重于治病”
101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至今身体健康,思维清晰,耳聪目明,语言流利,步履坚稳,如此高品质的康寿,源自其坚持“养生重于治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教授是邓铁涛中医养生学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她专门总结归纳了邓铁涛的长寿健康之道。
力 1 彑
-❶-
邓铁涛的一日作息表
夂 小
百岁高龄,积自日日时光,很多人好奇,邓铁涛每天作息如何?真能坚持天天保健不懈?
早晨起床时段
7点起床;
先饮一杯热开水;
梳头,左右手交替共100次;
自我保健按摩鸣天鼓、聪两耳、击枕处等动作;
在阳台做八段锦;
回房间量血压,做好详细记录。
上午时段
约8:30吃早餐,每天一杯牛奶;
餐后看报、书、杂志,写文章,写书法,打电话;
接待来访者;
11点喝热茶一小杯,约12点吃午餐;
餐后看报纸;
约13:30午休。
下午时段
15:30起床,继续看书读报;
约16:30散步;
站桩20分钟,自我按摩足三里、涌泉穴等主要穴位20分钟。
晚上时段
约18:00吃晚饭;
饭后看电视新闻;
21:00冷热水交替洗澡;
回房间测量血压,做好详细记录;
冬天睡前以热水沐足。
力 2 彑
-2-
健康理念:“养生重于治病”
夂 小
邓铁涛认为,追求长寿要重视预防保健,提高生命质量,追求高品质的健康长寿。在医学上,也应提倡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未来医院将成保健园”,帮助指导人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身健体。
养生原则:动静结合
养生要动静结合,首先是静而养心。
邓铁涛认为,心主神明,可驾驭精神情绪,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保证机体健康。邓铁涛除了爱练书法以养神外,还习惯通过静坐、冥想等法静养,称静心功、松静功。
要点是:单腿交换盘而稳坐在板椅上,上身自然放松,头位正直,自然闭目,两手置于腹前相互轻握,按平常呼吸,静坐约30分钟。
邓铁涛提醒,老年人静坐养心,不必勉强盘双腿,不行就单腿交换盘坐。静坐久了气血易短暂凝滞,可按摩疏通四肢气血,并视状态掌握时间。静坐可于晨起、入睡前进行,在旅途中,也可静养安定心神。不能完全不想事,哪怕坐着发呆也有好处。
养生不能光静不动,生命在于运动,“动则生阳”。
邓铁涛一生酷爱八段锦,自年青始坚持每晨必练,还对传统八段锦改良成简单易学的“邓铁涛八段锦”。
邓老练习“八段锦”
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有松有紧,邓铁涛要求,初学时可采取自然呼吸法,动作熟练后,逐步采用腹式呼吸,最后达到动作、呼吸、意念有机结合。
除了八段锦、太极拳,邓铁涛还有一个习惯,每天下午午睡后在小区周围散步,“采阳助肾”,状态好时回家后还练站桩功。就算下雨,邓铁涛也会在楼梯运动。
饮食养生:“杂食不偏”
邓铁涛被人问得最多的是“平时吃什么能够长寿?”他总是笑着说:“只有四个字,杂食不偏。”
邓铁涛饮食基本情况就是: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坚持每餐七分饱,平时喜欢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主食以大米饭为主,喜食蔬菜水果,配以一定量的薯类、燕麦、荞麦、豆类,肉类偏爱吃鱼,还有鸡肉、虾类,鸡蛋,每天喝一杯牛奶,有时吃些红枣,尽量营养均衡。
2014年,广州日报与广中医附一院主办了名医大讲堂“揭秘邓铁涛教授养生经”,邓铁涛特别写了一幅大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平气和,厚德者寿”,可见邓铁涛饮食养生多么重视“不偏”“有节”。
事实上,他平常基本不忌口,家人煮什么都觉得好吃,出差外地还喜欢品尝当地特色小食呢,那些忌这忌那的所谓养生饮食“忌口”可以休矣。
养生习惯3则
“养生保健不是高深学问,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就可简单、方便、有效、不花钱,达到不生病、少生病,健康长寿。”邓铁涛说。
每天做鸣天鼓、聪两耳、击枕处
鸣天鼓:手掌贴耳孔,手搭在后脑勺,食指、中指配合着弹拨后脑勺,持续50次。可预防大脑痴呆,减缓耳蜗退化,防止神经衰弱、头晕头痛。
聪两耳:双手食指插入耳孔,先向前旋转,再向后旋转,然后突然放手,持续50次。可保持听力,防治老年耳鸣、耳聋(无器质性病变者)。
击枕处:双手五指微曲,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为主,轻击后枕部,来回50次。可有效改善睡眠,辅助治疗颈椎病、头痛、鼻塞。
勤梳头
每天用牛角梳,在起床后梳头100次,可按摩头皮、头部神经,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同时锻炼手臂力量,预防肩周炎。
冷热水交替洗澡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