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立足公益、扶伤助残事迹

“承古纳新,扶伤助残”是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的办院宗旨。医院建院20载以来,秉承医圣孙思邈“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古训,不断创新公益助残工作内涵,倡导全社会了解、尊重、接纳残障人群。他们举全院之力,做好为残障儿童服务的每一个细节。扶伤助残的路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张张温暖的笑脸,诠释着公益的内涵。

 

举全院之力 走基层助残

 

平平、安安、健健和康康是出生在福州市郊县农家的四胞胎兄弟,四个孩子因为早产,出生时体重合计还不到5000克。长到5个月时,还不会翻身、不会爬,也不会抓东西,身体各方面发育均明显落后其他同龄幼儿。四兄弟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脑瘫,这种疾病的治疗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天文数字,但他们的父母没有放弃,毅然走上了漫长的康复治疗之路。一年后,家里已举债50余万元,而孩子的病却没有太大的起色,然而一贫如洗的孩子父母仍然继续在四处求医。一个偶然的机会,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从媒体得知这4个孩子的消息后,被家长不离不弃的精神所感动,与他们取得了联系。2013年5月21日将四兄弟接来医院进行免费治疗,不但给孩子和家属提供了免费的食宿和交通补助,还减免了2个月的医药费8万余元。同时,在住院期间,医院积极向社会发起爱心捐助倡议,组织职工为孩子捐款,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为四胞胎兄弟募集到了12万余元的款物,帮助其渡过了难关。经过2个月的悉心治疗,四兄弟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出院时,老大平平和老三健健原本的足外翻得到了有效矫正,走路也稳了许多;老二安安和老四康康说话发音得到了改善,都已经能说3个字以上的短语。两年过后的2015年3月初,医院回访时得知四兄弟已经在当地一所普通幼儿园上学,医护人员在电话中听到四个孩子齐声唱《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声音,于是,医院提供了全程食宿、交通等的免费帮助,四兄弟在爷爷、奶奶、爸爸的陪同下,前往北京旅游,圆了他们看看北京天安门的梦想。

 

四胞胎兄弟是不幸的,更是幸运的。和他们情况一样的还有很多孩子,他们都是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多年来爱心救助的对象之一。医院自2007年以来承担各类国家民生项目的脑瘫、智障、孤独症及肢体手术矫治残疾儿童定点康复资助任务,先后承担了“抢救性康复工程”“七彩梦计划”和“彩票公益金”等涉残项目。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院党支部抽调骨干党员医疗专家组成筛查医疗小组,配备专用车辆保障交通出行,常年服务在陕西省内的10个地市,足迹遍布乡村各个角落,踏遍了三秦大地的山山水水,构建起了“基层残联——基层妇幼——基层卫生院”三级筛查网络,覆盖到全省90%左右的区县,累计免费筛查残疾儿童1.5万余例,纳入国家救助体系9000余例,使这些家庭免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通过多年承担民生项目,医院专科诊疗技术优势更加明显,康复特色更为突出。基层助残工作依托医院专科技术、康复重点学科、学术科研、医师团队等优势资源,常年开展基层专干筛查培训、康复技术培训及入户康复指导,显现出了技术方法创新、运行机制创新、推广创新等特点。通过基层筛查及入户康复培训与指导,促使服务对象中80%的家庭对脑病致残有较正确的认识,树立可防可治的预防保健意识,使筛查残疾儿童中的50%能够得到康复定点机构的康复资助,50%的残疾儿童及家属掌握了基本的康复训练技能,实现持续长期家庭康复,降低致残率,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

 

聚各界联动 行公益助残

 

呼唤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是助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已经过去的2015年,对于孤独症来说比较特殊。4月2日是“国际孤独症日”,5月17日的“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一年之内适逢“双节”,展现出党和国家对孤独症人群的重视。为了呼应主题,医院在省市残联的号召和部署下,发挥助残活动的承办经验,从3月份开始,利用节假日时间,陆续承办并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益植有你”“有爱不孤独”“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等系列主题活动。特别是受省残联的委托承办的为期2个月的“有爱不孤独”孤独症宣传月活动,医院全面负责助残宣传活动期间的活动联络和组织,并邀请到在全国富有影响力的相声演员苗阜担任活动形象大使,专门设计制作了全国唯一的孤独症动漫宣传片,为全省20多家康复机构上千名残疾儿童提供了游览海洋极地公园、美术教育、儿童剧欣赏、音乐会欣赏、义诊咨询、物品慰问等服务,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