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之道
现代中医药如何传承,怎么发展?从自身的传承之路来看,国医大师李济仁总结了四句话十六字:源于新安,立足国学,重视临床,走向科学。
李济仁垂髫病苦,又逢战乱,因缘拜师于新安“张一帖”第13代传人张根桂,立志以医道济人济世。张舜华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第14代传人,2009年“张一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济仁、张舜华双双入选国家非遗传承人,“国医双馨”一时传为美谈。而今,国医伉俪,同仁同德,杏林携手,从乡村郎中成长为国医大师,可谓橘井泉香,已逾65载。
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之道,用实际成就,诠释了现代中医的复兴之路。
源于新安
新安,即古徽州,这是一个曾被誉为“东南邹鲁”的地域,不仅孕育出了千年传袭不息的新安医学,其文风技艺,如徽剧、徽菜、徽墨、徽派建筑、程朱理学、江戴朴学等,至今也仍为人们所向往。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治学的气质特征是徽州文化的一个缩影。
研究历史 新安医学沿袭千年,研究新安医学发展的历史,如同航海有了指航,入宅第有了门径一样,李济仁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潜心提炼新安医家诊治之特色规律,主编《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书。
勤于考证 李济仁对医学经典进行了大量的注释与解读,使之语简义明,如集新安医著之大成的鸿篇巨制《新安医籍丛刊》首次将历代新安医家著作进行校注整理,不失乾嘉新安考据学之遗风。
学贵精专 新安医家程钟龄曰:“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李济仁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而精心化裁,针对世界性顽疾系统提出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法,在痹症诊治上提出寒热辨治、气血并举、痹痿同治“三期疗法”、创立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慢性乙肝的“乙肝转阴方”等效方验方,并总结出“强调服药时间,注重动静宜忌”“推崇数方并用,主张定时分服”等精辟论见。
“源于新安”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就是从新安一隅走出了群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二是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医学渊源、治学思想、传承思路皆源自新安文化这块厚重的土壤;三是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与发展没有忘本,他们守住了源头,这是一条活水,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个家族在杏林中走出了一条坦途,不仅得益于文化的熏陶,更离不开自身的砥砺蕴藉,但这条坦途仍然充满未知与坎坷,他们依旧养涵自牧、谦冲恒守。
立足国学
国医大师李济仁的长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说:“国学者,人生之学也;国学者,修心之学也。国学者,中医之基础与源头也。”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的部分。国学是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土壤,立足国学,就是要求中医人当以国学为思维内核,才能把握中医学的本质,从而做到真正的继承。然而近百年以来中医学面临深重危机,尤其是当今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很多人对中医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大力弘扬中医文化,不仅是振兴中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选择,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要实现中医药学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文化的复兴才是关键,国学提升人们精神的皈依感,使人们重塑中华民族的信仰、找到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新安医学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文化又是中华三大显学之一。国医大师李济仁家族的传承首先就是立足于徽文化,拓展出更广袤的国学土壤,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重视临床
常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医是一种努力探索人体规律的学问。探索人体的基础是技术。“形而上”是“道”,是规律,需以客观事实加以说明,从客观事实中提取出更高的层次,即“形而上”的规律。中医药经历存废,但能传承至今,靠的就是临床疗效。
《聊斋志异》中有段话:“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宕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也”。李济仁与他的继承者们笃志如痴,术业精进,即使在教学与科研阶段也坚持临床门诊,他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临床与理论并重是其从医的重要特色。医名远播、疗效精到,海内外慕名求诊者纷至沓来,对此,李济仁总是予以悉心诊治。繁忙的医、教、研之余,他甚至还为4000余位患者提供“无偿函诊服务”。
下一篇:国医大师陈可冀 一葱一蒜能防病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