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习俗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新旧交替;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在国人越来越回归传统的今天,在这寒冷的冬季,我忽然想起了腊八节里喝上一碗腊八粥的温暖,那一种遥远的来自古老祖先的温暖。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很多,有一则是佛教故事:相传释迦牟尼苦修多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打算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位牧友,送他乳糜,释迦牟尼食后坐在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成道。
后来佛界每逢这一天便用各种香米和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届时还要集众诵经,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成道节”和“腊祭日”由于时间相同,逐渐融合在一起,就有了“腊八节”。
吃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习俗,比起佛教故事来,民间传说显得更加动人:古时候有个年轻人游手好闲,坐吃山空,妻子屡劝无用。到腊八日这天,家中断炊,他饥肠碌碌,搜遍所有的面袋、米缸、坛坛罐罐,煮了一顿腊八粥,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自此以后,每年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粥,以教育子女表示纪念,这个民间故事生动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勤俭持家、反对好逸恶劳的愿望和传统。
小时候到了腊八节前后,外婆就会煮一大锅黏稠美味的腊八粥。她从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转而改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
放学回去喝一碗,那种香甜的感觉是现今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人们无法体会也无暇体会的。我能从外婆银白的发丝和慈祥的笑容里感受到无边的爱和包容。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民间盛传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分送亲友,并且一定要在中午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享用。
腊八粥如果吃了几天还有剩的就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家中饲养的马、牛、羊、鸡、狗、猪也要喂上几勺粥,因为传说天庭要在腊日派管理六畜的牛魔王、弼马温及猪八戒等下凡,查访各家六畜的生活情况,这样做可以使六畜壮实多产。
有的地方还会在果树树干和花枝上涂一些粥,以祈求来年果实满枝。陕北有的地方吃腊八粥讲究在太阳出山以前,小孩端一碗粥,先用筷子往院内的果树上抹一些,然后用斧头或木棍敲打树干三下,口中唱道“管你结枣不结枣,年年打你三斧脑”“看你结杏不结杏,年年打你大三棍”等,称之为祭树。
还有旧俗,学生家里要给先生敬送腊八粥,现在我故乡陕北山村里仍然保留着这习俗。腊月初八日早上,小学生上学时每人要端一碗腊八粥送给老师,这也是家长对老师辛苦了一年所表达的一点敬意。
民俗固然有趣,其实冬天里吃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不但可口,也能营养增寿。现代人吃惯了浓油赤酱的大鱼大肉,专家建议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杂粮,并认为多谷饮食是实现营养多样化的最好载体,腊八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Tips
腊八粥中经常采用的原料多为中国传统的药膳食品,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所以,不光腊八节,如果每周都能吃上三五顿腊八粥,那才够营养。
丰富的情感与营养,凝聚在一碗小小的腊八粥里,寒冷中的期待与渴望,结成—碗腊八粥的温暖,温暖着寒冷的冬日,消融了彼此间的隔阂与距离,腊八粥是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营养品。
下一篇:携手中西医 国医大师李士懋逝世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