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习俗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习俗,如今市场上汤圆的品种繁多,甜、咸、酸、辣、苦五味俱全,有肉馅的,有瓜馅的,有果仁陷的,荤素兼顾。吃法也多种多样,有油炸的,拔丝的,穿衣的,蒸的,烤的,炒的,令人目不暇接。
在南京,我曾经吃过一种赏心悦目的五色汤圆。糯米粉中加入可可粉是红色,加入螺旋藻是绿色,加入豆沙是紫色,而白色和黑色,则是白糯米和黑糯米的原色糯米粉。用此五色糯米粉擂成皮,再包以由鲜肉、玫瑰猪油、豆沙、芝麻、桂花猪油等五种甜咸皆备配制的馅心,就是五色汤圆了。红色,黑色,绿色,紫色,白色的汤圆,同处一个洁白的瓷碗里,错间漂浮于汤水之上,颜色鲜艳,五彩缤纷,相当华丽。五色汤圆以外衣取胜,独具匠心,不愧是脍炙人口的江南小吃。
在我的家乡海南,有一种名叫鸡屎藤汤圆,可是三亚地区富有特色的风味小吃呢。鸡屎藤是叶类蔓薯植物,生长在热带潮湿的灌木丛之下,能够入药,具有清热、消炎、解毒、润肺醒脑的功效,民间叫它做土参。做鸡屎藤汤圆时首先把鸡屎藤蔓、叶切成碎条,接着随着浸软的糯米一起碾(或舂)成粉末;加入馅料搓成汤圆,放入滚烫的水中煮熟,加适量的砂糖,青绿碧翠,美味可口的鸡屎藤汤圆就做好了。鸡屎藤汤入口滑溜,软柔绵道,清香入肺。
据说,最正宗的汤圆是宁波汤圆。在宋朝,宁波作为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四大商都之一,坊间一些食肆为了迎合这些南来北往见多识广的生意人,发明了一种叫“浮丸子”新奇素食来吸引他们的光顾。“浮丸子”是甜食,它用各式果仁和糖做陷心,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放在开水中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风味独特。一经推出,风靡全国。宁波汤圆以精白水磨糯米粉做皮,用猪油、白糖、黑芝麻粉为馅,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由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广东 欧政芳)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