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膏方养生文化节开幕
83岁的张大爷是名退伍军人,也是膏方的老粉丝了,4年前,他就在西苑医院开过膏方,效果不错。“以前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看看有没有冠心保健的膏方,‘八零后’也要注意保健啊。”张大爷爽朗地笑着说。
与此同时,煎药室的熬膏技师张润文正在仔细地完成最后一道“收膏”工序。张润文介绍,每一料方子开好后,都要由专门的熬膏技师经过水泡、分别煎煮、浓缩、收膏、压缩包装等5个程序,花费数十小时才能加工完成,每天只能熬制15料膏方。
膏方是以补益为主、调理为辅的方子,药力不是很强,起效也比较缓,但是疗效确切。明清时期,膏方在宫廷中盛行;近代以来,则在江浙一带比较流行。2008年,西苑医院引进膏方养生保健服务,并每年举办一次膏方养生文化节。经过近6年的总结和优化,形成了具有西苑医院特色的膏方养生服务模式。
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介绍,该院专门研究了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的体质特点,并严把药材关,使用符合GAP标准药材种植基地的药材,以确保膏方效果。同时,采取“因人而异、一对一”的服务模式,深受广大养生爱好者的欢迎。截至今年,已经为上万人提供了“一人一方”的膏方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预约就诊一人一方,医院有专门的膏方门诊可供咨询,咨询人员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推荐相应的大夫开出适合体质的方子。”使用西苑医院膏方已3年的张女士对该院的膏方养生接诊模式比较熟悉,“我主要是肾虚,兼有脾胃虚弱,医生根据每年的辨证结果进行药物调整,服用膏方后,体质有很大改善。”
“昔日黄胄尊享,今朝百姓普惠”,许多人认为,膏方就要开许多名贵药材才有效。西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秋艳表示,“每一料膏方,多则三四十味,少则一二十味,都是专家针对患者个人的症状和自身特点拟定的,患者不必一味追求方中是否添加了名贵药材。”同时,她提醒,膏方属于养生保健服务,不属于医保报销范畴。
上一篇: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 北京逝世
下一篇:李今庸值九十华诞 荣获国医大师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