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点 中医药的历史与传承发展
中医药的历史发展
远古 “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
夏代和商代 酒和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
西周 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春秋战国 扁鹊提出四诊合参,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秦汉 《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神农本草经》为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
西晋 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初步形成了经络、针灸理论。
唐代 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明代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创新发展了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
清代 《温热论》提出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和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中医药特点
注重“平”与“和” 重视整体 使用简便 强调个体化 突出“治未病”
中国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中医药成果人民共享。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保持特色优势又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政府扶持、各方参与,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民族医医院253所 其中中西医结合医院446所 全国有中医类医院3966所
全国有中医类门诊部、诊所42528个 其中民族医门诊部、诊所550个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诊所7706个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5.2万人(含民族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快发展
治未病 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疗养院等开展“治未病”服务,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迅速。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医养结合。
中医药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已有130个中医药类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利用各种媒介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向公众讲授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全社会利用中医药进行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公众健康素养提高。
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本科中医药院校25所),200余所高等西医药院校或非医药院校设置有中医药专业,在校生总数达75.2万人。
建设了101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了200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为64个中医学术流派建立了传承工作室。
60位从事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的老专家获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中医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的特色优势。
2009年至2015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由14.3%上升到15.7%。
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荣获2011年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因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明显提高,王振义、陈竺获得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近年来,有45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组织开展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与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工作。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上一篇:“红姑娘”药食两用保健型野生水果
下一篇:食品的科学配搭
近期更新
- 药食同源一览表及功效图片
- 药食同源的意义与价值
- 药食同源营业执照怎么办理?
-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1年最新版)
- 为什么食物能入药?如何定义药食同源?
- 中医对药食同源的认识
- 中医药食同源的原理
- 什么叫做药食同源?
- 夏季多吃肉食可以激起男性的性欲
- 小雪养生吃什么水果好?
- 立冬应该吃什么食物
- 冬天吃枸杞养生效果好
- 哪六种药食两用植物适合家里养
- 山药的四种养生吃法
- 增加阴茎长度和持久性食疗吃什么(三)
- 增加阴茎长度和持久性食疗吃什么(一)
- 增加阴茎长度和持久性食疗吃什么(二)
- 大暑番茄养生防治皮肤老化皮肤癌
- 药食同源 解读“四性”“五味”
- 海带和稀粥其实最养生
- 秋季正是喝粥护肝最佳时机
- 常喝清肺汤春夏可轻松养生
- 中药在药店是多元化的领头羊
- 药食同源说油菜
- 五谷杂粮 最好的补药
- 中药起源及其功效认识的说法
- 喉咙不舒服又不想吃药?不如这样做!
- 食品的科学配搭
- “红姑娘”药食两用保健型野生水果
- 中医药食的基本特性 药食对脏腑的补泻作用
- 5种常见中药有养生的功效
- “藥”的由来
- 白菜药食兼优
- 防治疾病之药食同源食物
- 橘子身上有五种药
- 五谷杂粮也是不错的“补药”
- 气血不足与脾有关 中药食疗补脾方
- 药食间 多讲究
- 食补秘籍mdash;mdash;哪些中草药材能当菜吃?
- “中药零食”也不能随便乱吃、多吃
- 功似“春药”的药食有哪些?
- 药食同源 食物性味
- “药食同源”里面会涉及到很多的中药
- 中医“药食同源”源远流长
- 四气五味决定药食功效
- 药食两用的食物名单 介绍其性味归经与功效
- 从“药食同源”谈到“医厨同道”
- 芡实成食品 中医药食同源
- 大枣有自己独特的药性
- 药食结合 事半功倍